【我要上全運】龍舟總會精心設計選拔賽內容 新手老手齊爭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
【我要上全運】龍舟總會精心設計選拔賽內容
新手老手齊爭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

龍舟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群眾賽事項目之一,為挑選參賽者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中國香港龍舟總會(龍舟總會)分別舉行體能測試及水上測試以評估參選者水平。所有測試賽已於3月23日在龍舟總會石門訓練中心完成。是次測試有經驗十足的龍舟好手參與,亦有涉獵多種水上運動的龍舟新手參加。
選拔賽分為體能測試及水上測試,以挑選最終26名男子選手(鼓手 1 人、舵手 1 人、划手 20 人、替補隊員 4 人)及14名女子選手(鼓手 1 人、舵手 1 人、划手 10 人、替補隊員 2 人)代表香港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龍舟項目。體能測試在3月1至2日進行,划手的測試項目包括龍舟機500米測試、引體上升、卧推、卧拉、3000米跑步測試。龍舟總會按參賽者各個測試項目的表現評分,以總成績計算,排名前48名男子及24名女子划手可晉身水上測試。而舵手及鼓手則有另一套入選標準,當中包括體重限制及體能測試,前4名男子及4名女子選手可進行水上測試。

卧拉測試

卧推測試

引體上升測試

3000米跑步測試
龍舟港隊總教練潘廣德指:「龍舟是一項考驗耐力和體能的運動,對最大攝氧量有要求,因此測試主要評估參賽者的有氧能力、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等。」他指今年的參賽者在划水技術及體能都有一定的基礎,水平很高。

龍舟港隊總教練潘廣德
參加體能測試的選手大多是有經驗的龍舟愛好者,唯鄧焯言是對龍舟感興趣的新手,「我一直有參與立划板及獨木舟的訓練,在一星期前得知群眾賽事活動龍舟項目有選拔賽,我覺得龍舟的划槳動作類似立划板,便來嘗試參與龍舟選拔賽。」他涉獵多種運動,更是卡巴迪港隊成員,除了龍舟,他更參加了象棋及足球的群眾賽事活動,「我認為群眾賽事項目讓普通市民大眾有機會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是非常好的事,我從上屆得知此事後,便希望自己都有機會代表香港出戰,於是參加了不同的群眾項目。」

龍舟選拔賽參賽者鄧焯言涉獵多種運動
吳采兒自2019年開始爬龍舟,她指體能測試對參賽者的動作把關嚴格:「我為了是次測試準備了一個多月,今次參加測試希望可以趁機驗證自己的能力。我很感恩在測試中取得好成績,能代表香港出戰,希望在接下來的訓練能繼續提升自己的體格,幫助香港取得好成績。」她認為群眾賽事活動是個好機會讓大眾認識及參與龍舟,「我希望有更多年輕新血加入龍舟運動,讓大家知道龍舟比賽並不是只出現在端午節,其它時間都有國際賽事舉行。」

龍舟選拔賽參賽者吳采兒(右二)

龍舟選拔賽參賽者吳采兒為正在進行龍舟機500米測試的隊友打氣
黃愷琪希望大眾認知到不只在端午節才有龍舟賽事,現已發展到每星期都有龍舟賽舉行,「全運會旨在鼓勵所有市民一起運動,我認為龍舟入門要求相對其它技巧性的運動更簡單,全運會群眾項目是一次好機會讓大眾參與龍舟,感受其魅力,相信對一眾參賽者而言均是個好經驗。」她指體能測試嚴格,透過體能測試和水上測試能客觀評核到參賽者水平。

黃愷琪成功於左手划手選拔決賽中出線
至於水上測試,划手要以單人小龍進行300米測試,按賽制晉級,決出各划手的名次,龍舟總會副主席尹國樑指測試形式能突顯每個參賽者的個人能力。舵手的水上測試以標準龍進行,舵手須以船速每小時不少於12公里的情況下繞圈轉向,港隊總教練潘廣德指:「繞圈測試最能反映舵手的能力水平,能力相對不足的舵手繞的圈大,且花更多時間。相反,如舵手對龍舟控制得宜,繞的圈便更細且貼近浮標。」

參選者在岸上觀賽
水上測試有多場比賽,參賽者等候比賽時在岸上圍觀賽事,並為正在出賽的選手打氣支持,選手在接近衝線時聽到打氣聲,更會拼盡全力衝向終點。部分選手在上岸後顯得筋疲力盡,在小組決賽以第二名完成測試的黃家皓指:「我已很滿意自己的表現,是次測試令我眼界大開,不同對手都一直進步,所以我都要不停前行。龍舟除了體能外,技術亦很重要,技術上除了入、拉、抽、回四個基本動作,還講究落槳角度,力量分佈等,我掌握的技術是較為傳統的,所以更需與時並進。現時潘廣德教練正是偏重技術多於體能,因此我可多多向他學習。」另外,他認為兩日測試的安排及管理都很妥當,讓參賽者清楚報到時間之外,每場賽事之間亦有充足時間休息。在測試後被選為代表的運動員,將接受總會的訓練,黃家皓希望在訓練備戰時拉近與各選手的差距,達致更高整合度,並以全運會獲得決賽頭六名為目標。

現職消防員黃家皓參加龍舟項目水上測試。

高俊文(後排左三)於上屆全運會成功入選代表香港出戰龍舟,但因疫情無法比賽,今年再有機會出戰,他指不希望大家對龍舟的印象只有端午節,而是一個運動項目,希望大家認識龍舟後會對這項運動普及化有幫助。
龍舟總會副主席尹國樑總結是次參選者水平高,兩次測試成績都很「標青」,「香港除了有大家熟悉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每年更有三十多個賽事,香港對於龍舟的熱切程度高,這成為了香港的優勢。完成選拔後,代表隊要參與由我們安排的密集訓練,進一步提升水平、整齊度等 ,我希望代表隊能於全運會取得好成績。」

龍舟總會副主席尹國樑
全國運動會為每四年一度,規模最大的全國綜合運動會,首屆全運會於1959年在北京舉行,第十五屆全運會今年在廣東、香港及澳門舉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辦全運會。十五運會包括競賽項目及群眾項目,群眾項目於第十三屆全運會首次加入,秉承「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理念,希望讓更多普羅大眾都有機會參與全運會比賽,共襄盛舉,亦藉此推動全民運動的健康風氣。
群眾賽事活動項目分為比賽類和展演類,在今屆全運會,共有廿三個群眾項目,當中設有十九個比賽類大項,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氣排球、毽球、輪滑、龍舟、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中國式摔跤、定向、空手道、門球、模型、保齡球;及四個展演類大項,包括健身氣功、太極拳、舞龍舞獅、廣播體操。
為鼓勵全港巿民參與,選拔歡迎所有合資格的巿民報名,而且費用全免,有興趣的巿民不妨留意相關項目的選拔日期,即使並非精英運動員,亦有機會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秉承「我要上全運」的精神!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詳情請瀏覽:群眾項目運動員選拔日程及報名詳情。
Text : Keission
Photo : Mr.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