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告別全身傷患!香港手球代表袁晞彥:感謝運動科學

終於告別全身傷患!

香港手球代表袁晞彥:感謝運動科學

運動員身經百戰,每每披上香港隊衣也有不一樣的故事;眼前的香港手球運動員袁晞彥(阿Mo)正是如此 ——  自中學已投身手球運動,及後成為港隊代表:然而運動員生涯從沒一帆風順,逆旅處處。

阿Mo昂藏六呎,身手靈活;在球場還是健身室皆動作矯健,自信滿滿;但眼前這位手球好手,曾遇嚴重傷患,令投球之手力有不逮,疫情更迫使他曾經退役。絕望間遇上鑽研運動科學的好友,傷患給全面控制,重投球壇,更鼓勵他投身運動科學教育,到不同機構及學校講課,「因為我正是在最投入做運動員的年紀受傷,明白傷患是每個運動愛好者的逆境。」

袁晞彥—— 香港男子手球代表隊隊員(中鋒)及香港手球總會一級手球教練

終於告別全身傷患!香港手球代表袁晞彥:感謝運動科學

 


阿Mo 為《Sportsoho》專欄作者、香港手球代表隊、DIY S&C 運動及物理治療中心總監、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Strength & Conditioning coach)、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碩士(運動科學-肌力及體適能專項)、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體能訓練專家認證 (NSCA-CSCS)及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私人教練認證(ACSM-CPT)。

傷患曾令人生絕望

手球講求節奏與速度,身體常有激烈碰撞,身型高大較有優勢,阿Mo是相當合適;惟年少的他,一心只想打籃球。「爸爸是籃球員,我升上中學當然也想加入籃球隊,誰知我讀的元朗商會中學只有手球隊,那就加入,但都不算很投入。」直至中四、五時,看到香港國際手球邀請賽,港隊跟外國勁隊對疊,那時有伊朗、韓國、日本、台灣等東亞球隊;他心裡激動起來:「若有機會跟他們比賽,一定是人生很好的經歷」,從此拼盡全力練習,中七代表香港參加港澳埠際賽。

阿Mo後來真的加入港隊!他於2013年首次代表香港參加全運會決賽,然而沒多久就傷患來襲。「年少時身體尚能配合高強度訓練;但準備2014年亞運時,右膊發炎,每次練習不單要運動貼布保護,熱身最少半小時才能正常地發球。」最嚴重時阿Mo右手不能舉高:「而那時候我只有20歲。」

年少時阿Mo(右)赴台比賽時弄傷膝部,即場由救護人員處理傷勢。

終於告別全身傷患!香港手球代表袁晞彥:感謝運動科學

「當時很擔心,難道我未來也要這樣渡過運動員生涯 ?甚至不再做運動?」原來阿Mo患的是肩關節夾擊症候群,於球類類項目運動員十分普遍,接受多次物理治療卻甚失望:「我做到保單被cut也未康復。」絕望之際,一位師兄剛從美國春田學院的肌肉及體適能碩士畢業,擅長用肌力與體能訓練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簡稱 S&C)預防及保護傷患,「他肯定地說,可以幫到我!」

阿Mo從未接觸過S&C健身訓練,自從跟師兄做了,肩膀竟不再疼痛。「後來經常出賽,全身都有傷患。最深刻是2016年,一個急停後跳動作令左膝十字韌帶有撕裂跡象;而2017年就要再打全運會,也有點焦慮的。」再次面對逆境,他用更多時間做S&C,每星期四天,「最後傷患全給控制,2017年我能打全運會了 。」

受過傷、捱過苦,年輕的他變得更謙卑。「那時我再遇到一位啟蒙導師,他教我做gym時要思考能帶來什麼 insights,」意思是,做哪些健身動作才能滿某類運動員的需要,去強化某組肌肉來預防受傷,「我是打手球的,跟排球員的S&C訓練必然不同,所以明白到S&C更能針對運動員的表現。」

2018年阿Mo(左五)參加印尼雅加達舉行的亞運會。

放下教職全身投入運動科學

參加2018年亞運會後,阿Mo幾近進入運動生涯的巔峰;可惜大學畢業卻又迎來退役的兩難。「畢業了,是時候投入社會,我做了體適能教練,有時下班已十時多,沒法練習,就覺得不如退下來。」但當看到隊友還在努力,他實在放不下最愛的手球:「那時才25、26歲,後來當上小學老師,工作時間穩定多了,決定一年後重新加入港隊打2019年亞洲錦標賽,跟西亞那些水平頗高的國家隊對戰。」

不過轉眼疫情襲來,又再被迫退下!「復出亞錦賽後,是我第二次退役 —— 2019年疫情停賽,很無奈。那時不知道未來去向,但深感S&C帶來的影響,就試試放下教席,修讀運動科學碩士。」

阿Mo大學時代為香港浸會大學手球隊代表,擅長配合球員傳球。

可以肯定的,是他從沒放棄與手球共渡人生。疫情後,他重返球壇,目前是香港男子手球代表隊隊員(中鋒)及香港手球總會一級手球教練,如今目標是參加明年全運會,「我的體能還很好,希望多一次代表香港打比賽。」

今年一月阿Mo(左一)參加亞洲手球錦標賽 2024,奮力制衡對手進攻。

以運動科學助大學校隊提高水平

阿Mo亦在運動及體適能中心擔任總監,特別關心學生運動員的表現。目前他的工作之一,是跟不同大學校隊合作,以運動科學的基礎,為球員的年齡、身高體重及多項體能測試成績作數據分析,讓教練和球員理解個人及整體表現及水平,從而提供針對性訓練,「球員能從分析中知道哪些位置要加強,大大提高了motivation。」

阿Mo(後)目前是DIY S&C運動及物理治療中心的體適能總監,以S&C訓練讓熱愛各種運動的人預防或告別傷患。

而來找他處理及預防傷患的客人,有越野愛好者與跑手等,他會以S&C訓練讓人明白肌肉訓練、預防受傷及運動價值的重要:「當想跑得健康、做好成績時,需要分析及訓練;因簡單一個著地動作的錯誤,就已顯示某些肌肉的問題。」

他亦常去學校及青少年機構舉辦工作坊,「因外國有研究顯示,青少年在發育時期開始肌肉訓練,日後表現更佳。」而他更是享受教育下一代,譬如今年剛為突破機構舉辦的「逆旅先鋒2024」撰寫訓練貼士,讓參加者做好準備,減少受傷機會;9至10月擔任「逆旅先鋒2024」「Unlock your power計劃」導師,裝備年輕人參加山野活動。「運動或人生上,我有不少經歷分享,因運動可說拯救我整個人生。」

當年的手球少年,今天已蛻變成Mo Sir:但歲月又怎能改變他對運動的青春熱血呢!

阿Mo年過三十,仍在體能的高峰期,全因身體流著運動員的青春熱血?不,當然因為多年來的不懈練習,並鑽研運動科學,才能走過低谷。

 

阿Mo年過三十,仍在體能的高峰期,全因身體流著運動員的青春熱血?不,當然因為多年來的不懈練習,並鑽研運動科學,才能走過低谷。

逆旅先鋒2024,你我齊上山完成挑戰

突破機構「逆旅先鋒2024」今年主題為「Unlock Together —— 歷奇解鎖,山野健行」,號召參加者以3至6人為一組,共同完成7公里或14公里路段,並合力「解鎖」途上各項挑戰任務,為「突破」青少年事工籌款。詳情: https://innerchallenge.breakthrough.org.hk

閱讀更多關於逆旅先鋒2024︰逆旅先鋒為青少年籌款 十一月九日齊聚山野同行迎戰

Text︰ 三林跑手
Photo︰Andy Wong、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