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防受傷?| 輝之筆去 之前疫情期間,我培養了做瑜伽的興趣。記得中學時,體育老師很喜歡做瑜伽,每次上體育課都要求我們先做二十分鐘才可以自由活動。那時我是不欣賞瑜伽的。我覺得瑜伽雖是運動,但不像打球要跑來跑去,滿身大汗,做完以後有一種很累很充實的感覺。長大後就漸漸發現瑜伽的重要性。強如NBA巨星勒邦占士,對他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居然會在每星期加入兩小時瑜伽訓練,可見有一定重要性——預防受傷。
你堅持的原因是什麼? | 輝之筆去 最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能夠打十多年手球?」我會直接地回答「因為鍾意呀!」試猜想,若不是真心喜歡,絕不可能堅持這麼久。十多年當中亦有很多難熬的時間,只有喜歡才覺得值得付出。而喜歡的原因亦會隨成長時間而有所不同,甚至原因是與我以前想法有違背的。
手球員的初馬體驗|輝之筆去 在剛剛的三月我完成人生首個半馬拉松。自去年九月亞運受傷嚴重至要坐輪椅,一直養傷到年頭一月亞洲錦標賽,腳踝仍未完全康復。為了應付手球比賽的高對抗性,我在杭州亞運會前故意將體重由七十五公斤提升至人生最高的八十二公斤。身高一百七十厘米的我有八十二公斤重,可想而知這絕對不是長跑運動員的體型。過重的身體加上腳部傷患,要在兩個月後完成一場半馬拉松賽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香港當運動員的迷思 | 輝之筆去 在香港,如果小時候說出我的志願是當一名運動員,老師家人都會異口同聲說做運動員沒有前途。長大後,總算是當上一名運動員。最常收到一句關心:「在香港做運動很可憐,加油。」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對於在香港做運動員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