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 【Cover Story】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時機-足球教練 陳浩然(陳Sir)

    由運動員二代,到嘗試鍛煉體格的小朋友,每個孩子接觸運動的起點不盡相同,而當他們想向專項運動進發時,當然更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除了資源、時機,掌握專項技術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家長願意投放資源去培育,小朋友在什麼年齡適合開始訓練,卻沒有定律。以足球為例,這項全世界最受歡迎、最普及的運動,香港的小朋友可以隨時落街場玩、學校體育課又有機會接觸,甚至不少家長都是足球迷而樂於鼓勵小朋友去踢波,但這是否代表愈年幼開始培訓就愈好?怎樣才算「好」?
  • 【Cover Story】運動員二代是否贏在起跑線?-單車運動員 Brian Cook

    運動員為大眾認識時通常都已有一定運動成績,而在鎂光燈下的運動明星亦各有經歷:

    「風之后」李麗珊自幼在舅父指導下接觸及練習滑浪風帆;「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至中學時才加入單車港隊接受訓練,但也自少熱愛運動,更曾加入中學田徑隊;張家朗出身於籃球世家,雖然先接觸籃球,但小學時已開始學劍擊,中學已成為全職運動員並在世界賽嶄露頭角⋯⋯

    令人相信運動員必須自幼開始培育。
  • 通勤跑 — 海外通勤

    03/26/2021 - 19:05 by edwardwong
    烽仔於2010年開始跑步,其故事最初亦和店長、Jan相近,因跑量及距離不斷增加,因而冒起通勤跑想法。「我約7年前開始通勤跑,當時居於元朗,公司則於黃竹坑,放工想去運動場跑步,但塞香港仔隧道最少都半小時,經常要於先吃晚飯或先跑步中作抉擇。」Falcon經常處於兩難情況,他為了避免偷懶甚或放棄跑步,因而開展通勤跑,後來更希望推廣這跑步模式。
  • 通勤跑 — 兩孩之母

    03/26/2021 - 18:57 by edwardwong
    田美蘭於3年多前開始恆常跑步,其原因起初和大部份女士一樣,皆為減肥修身。「細女到三歲戒了人奶,大仔也小六,覺得自己多了私人時間,而且家人都覺得我缺乏運動,就決定落街跑步keep fit。」Jan以前亦有間中慢跑,但最終都未能成為恆常習慣,唯今次卻愈跑愈上癮,更由平路跑到上山,甚至跑上班成通勤跑。
  • 通勤?跑! — 葛行輝

    03/26/2021 - 18:48 by edwardwong
    葛行輝(Stanley),跑步人或更熟悉其「店長」的花名。「當初就覺得跑步是很悶、很難持續,所以要不斷給自己動力及目標,有時都要改變模式。」店長以比賽作目標推動自己訓練,不斷跑出更遠距離,亦開始將長跑融入生活。「2016年忽發奇想就試下跑上班,由沙田跑到觀塘,之後就每星期跑最少一次,是for fun。可能你覺得辛苦,但最重要是自己要找到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