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花式講籃】如何定義街頭籃球文化?
【Cover Story】【花式講籃】如何定義街頭籃球文化?

籃球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絕對是一項由細打到大的運動,由公園街場到室內運動場,總能聽到籃球拍打在地上的聲音;就算沒有試過親身上陣,人生中總有看過NBA比賽。但若然你在街場打波時,有人告訴你:「波,並唔係咁打」的話,你又會有甚麼想法?這次我們找來了不同的朋友,跟我們聊了一些他們對街頭籃球的看法。

台灣MBA花式籃球隊隊長 曾加入美國Court Kingz街球隊

小夫—為街頭籃球正名
在漫畫家井下魚太郎筆下的「宇宙當入樽」(UBL)漫畫宇宙中,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角色——Liger,是參考台灣著名的花式籃球員小夫的原形打造,除了加入了小夫的創意,以他喜歡的動物「獅虎」設計造型外,也因為這角色在漫畫世界中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設定,與這神獸的氣勢一拍即合。在現實中,魚太郎與小夫更共同打造了「UBL野球王者」街頭籃球賽事,二人身體力行以球會友,誓要將心目中的街頭籃球推上世界高峰。這次我們便找來了小夫,由這位其中一位亞洲最強的街頭籃球員向我們分享他心目中的街頭籃球。
Liger

流派︱小夫流花式街球
生日︱4月28
身高︱174cm
體重︱69kg
血型︱O
星座︱金牛座
16型人格︱ESTP
出生地︱金星
興趣︱養爬蟲
重要的東西︱籃球
喜歡的食物︱蚵仔麵線
討厭的東西︱負能量
擅長的運動︱花式街頭籃球

為什麼打街頭籃球?
「街球(街頭籃球)這運動,跟正規籃球不同,有點像綜合格鬥技跟拳擊,一樣都是格鬥,但是規則跟賽制是不一樣的,而我打的是街球。」來自台灣的花式街頭籃球員小夫如是說。對於這位球痴而言,正統的籃球比賽並不能令他滿足,早年他跟隨美國街頭籃球隊南征北討參與世界巡迴賽,在球場上炫技晃過對手才是他的拿手好戲。
但要說起他對於花式籃球熱愛的起源,一切都要回到二十多年前。那時候AND1 Mixtape突然冒起爆紅,令街頭籃球的熱潮由美國傳到亞洲,推波助瀾的絕對少不了那部有Vince Carter、Jason Williams等大牌NBA球星出演的Nike Freestyle經典廣告,令當時已是籃球校隊的小夫大開眼界:「原來籃球可以變成這樣炫麗、有招式的,像武功一樣,我可以去創作很多屬於自己的招式、組合技之類。」
漸漸地小夫在台灣打出名堂,連周杰倫及羅志祥拍攝籃球電影及偶像劇也要找他客串及指導,自然聲名大噪。但最令他自豪的,還是加入了Court Kingz這支由AND1巨星Hot Sauce組建的美國街頭籃球隊,跟隨他們到世界各地打巡迴賽:「我跟那些傳奇變成隊友,隊中還有世界各地的球員,大部份都是黑人球員,只有另外一兩位是白人,而亞洲人只有我一位。」這些經歷也奠定了他對街頭籃球的定義——街籃可以走向世界,在鎂光燈下成為焦點。

街籃獨門絕招
要在街頭籃球世界中脫穎而出,又怎能沒有兩手獨門絕招。「我們打街球就是會很強調要有自己的獨門招式,像我自己至今仍在不斷創作一些街球的招式。」誰都想成為電影主角般帥氣,但回到現實,「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絕對是無可避免的。小夫獨創的招式成千上萬,所以每次上場前都要先決定要用的招數,然後在比賽的前幾天把招式練得嫻熟,才能夠在球場上展現風采。
小知識
在90年代,AND1品牌的出現將街頭籃球打入主流,但最重要的是1998年AND1 Mixtape的推出,這卷錄影帶徹底地改變了街頭籃球的地位,及後AND1更憑此熱潮開始在美國全國性巡演,而在2002年更登上ESPN的電視舞台,並逐漸向全球推廣。AND1最為人熟知的球手有Skip 2 My Lou、Hot Sauce和The Professor等,而The Professor更在Youtube收穫800多萬粉絲,是其中一位最為人熟悉的傳奇。


怎樣區分正統籃球與街頭籃球
街頭籃球作為正統籃球的一項分支,兩者在許多方面都有出入,譬如街頭籃球更加著重的是比賽的娛樂性,球賽中經常出現一打一的單挑局面,球員需要展示個人技術來擊敗對手。在街籃中,球員的風格愈令人印象深刻,就愈能贏得大家尊重。除此以外,街頭籃球的規則亦相對寬鬆,在沒有球證的情況下,進攻方會自行判定犯規,甚至會有「No Blood No Foul」的說法。
「真正的街球打法,應該就是要像AND1街球影片裡面那樣子,也就是我在Court Kingz街球隊中體驗到的打法跟賽制才是真正的街球和街球文化。」就像每一個球員都像漫畫角色般擁有獨門絕技,這是他認為的街頭籃球焦點所在:「我們要的就是你有特色,你是可以讓全場驚呼的這種球員,那也算是街球的一種精神,也是街球文化裡面的一部份,就是你要展現出不一樣的,有別於一般籃球員的風格、特色和招式。」
但每個地方對於街頭籃球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曾經數次來港、喜歡到修頓和維園這些籃球聖地打球的小夫而言,就覺得香港街頭籃球的球風較為務實,除了比較少浮誇的球技外,球風亦相當受現代籃球影響:「我覺得香港的街球球員,他們比較多是射手,很喜歡射三分球;打法的話,碰撞比較少,不會打得那麼野蠻。」

小夫絕技
小夫最喜愛的一招叫做「瞞天過海」,先做出一個龍捲風運球,再把球定在地板上,最後讓對手找不到球。其實所有招數就是把不同的球技及動作組合在一起,很順利的做出來。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要做得好卻是難極登天。
小夫:建立街籃賽制
面對街籃發展的局限,小夫認為是因為球賽規例的限制,令許多擁有不俗技術的球員在正規籃球賽裡面,沒辦法發揮他的特長:「這種文化已經愈來愈沒落了,因為根本沒有人為街球去訂出一套賽制讓球員真的能有發揮空間,所以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要把街球這個運動,跟正規的普通籃球區分開來。」為此, 作為「UBL野球王者」賽事的協辦人,小夫獨創了一個特別為街頭籃球而設的賽制,讓球手敢於展現自己、Show-off自己的freestyle。
一般正規籃球賽事,自然要跟足FIBA賽例,小夫覺得市面上許多號稱街頭籃球比賽仍然受到規範,並非真正的街籃:「很多其他號稱街球的球賽,用的規則一樣是正規籃球的規則,雖然號稱街球但其實不是真正的街球。我認為UBL野球王者的規則,才是真正為街球而設的規則。」在小夫制定的街籃賽制規例中,與正規籃球有莫大分野,例如翻球(double dribble)、走步(walking)等違例情況都會由受特定指導的裁判酌情處理,最特別的是打全場的每場四節的比賽中,每一節每一隊都會有三次的街球招式使用機會。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特別的得分方式,例如四分球、五分球,入樽算三分之類,目的就是要讓球員勇於創新,敢於表達自我。

UBL野球王者爭霸路線圖
「我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把街球發展成每個國家都有職業聯盟,讓這些真正的街球手,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平台去發揮。」理想聽起來相當宏大,但實際上小夫早踏出他的一小步。他在網絡中偶然邂逅了香港漫畫家、《UBL宇宙當入樽》作者井下魚太郎,兩位網友在見過面後相逢恨晚,促成了《UBL野球王者》賽事的誕生。
「剛好他想要做的跟我一致,在UBL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所以這次可以說是找到志同道合,完成彼此想要做的事情,就像這次UBL野球王者的連串街頭籃球交流,長遠目標就是想在深圳、香港、澳門、台灣,各組一支街球隊。UBL就是交流,然後推廣,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小夫夢想能夠在未來像AND1 MixTape Tour一樣,帶着球員去不同地方打球,宣揚他心目中的街頭籃球。
藉這次的UBL賽事為街頭籃球制定嶄新的賽制與規例,順便發掘隱世街籃高手,當中的樂趣亦讓小夫感到過癮,不斷有天賦異稟的高手上門參加選拔賽「挑機」,球員間的切磋亦讓更多人互相認識,例如有球員以擲球作為絕技,甚至連中距離及三分線都準繩命中。
除了舉辦街頭籃球比賽外,善用網絡亦是另一項可以令街籃獲得更多曝光的殺着。作為元祖級的籃球界KOL,小夫早在2010年已經開始在YouTube上載自己的打球片段,他亦相當推薦這種做法讓更多籃球員得到關注:「我認為現在是網路時代,大家就是要善用網路,把自己的精彩影片Highlight籃球影片,多放上網路平台,你就會有被看見的機會。」
擴展街籃版圖的起點
小夫和魚太郎聯同UBL野球王者率先在深圳花了一個月時間挑戰各大街場球館,魚太朗和小夫均認為這個月的經驗相當有趣,結識了各個街場「王者」,其後他們更到澳門甚至衝出大灣區,遠赴泰國以球會友,貫徹了其以籃球交流的初心。

南山聯華 |
南山吾朋空間 |
|
小夫4:2平民王 |
小夫120:90茶麗 百分大戰,2分球30分,3分球50分 |

福田PW |
寶安體育館 |
|
小夫6:4右轉雙人組 打5分 |
馳岳11:5小屁鞋 打11分 |
泰國
Benjasiri park 班哲希利公園

Lumpini park 倫披尼公園


Hoopclub
野球王者四大領隊

(左起)馬港燊、馬檇鏗、魚太郎(UBL漫畫作者、野球王者發起人)、鄭錦興、小夫




Text:Alex、Nicole
Photo: Lucie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