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網球全攻略
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網球全攻略

擁有百年歷史的九龍華仁書院,自1952年搬到窩打老道的現址,偌大的校園可供學生練習網球。神父Father Finneran 早年創立網球隊,更曾於1962年至1972年期間,網球隊於中學校際網球比賽取得十連冠,成績斐然。其後在七八十年代正式擴建成四個網球場,是當時少數能夠擁有網球場設施的學校。
時至今日,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不單只著重於成績,更重視全人發展,希望將神父Father Finneran及網球隊的精神及信念傳承。
傳承Father Finneran的精神
劉縝是九龍華仁書院的舊生(畢業於1985年)及網球隊教練,讀書時期受神父Father Finneran啟發加入網球隊,見證著校隊十連霸的輝煌成績,他希望將網球隊的歷史及精神傳承到每一代華仁網球隊員。「當年網球是貴族運動,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我很慶幸讀書時期學校設有網球場,Father Finneran免費提供球拍及教我們打網球,並聘請頂尖教練,使我們的網球水平得以提升。」
因緣際會下,劉縝在畢業多年後再次回到母校執教網球隊。經歷時代變遷,猶幸看見一眾師兄弟仍然以MAGIS精神,搏盡無悔,收穫不只是比賽成績,而且是隊友間的友誼和對學校的歸屬感。It's more than just tennis!
轉眼間,劉縝已執教網球隊將近20年,看着不同年代的隊員長大,成家立室,不時抽空回校協助師弟們練習,劉縝從他們身上亦學到很多。「我很開心能夠透過網球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每當隊員着起華仁的隊衫,我就會提醒他們是代表着學校,華仁精神『勝不驕,敗不餒』亦成為隊員的座右銘。」

(左一) 教練劉縝、(左二) 舊生鄭庭君、(右二) 筆者、(右一) 謝祟一
將網球隊精神帶到生活
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的宗旨:「A good sportsman on the court, a gentleman off the court」,一直都是由教練及師兄們作為榜樣,傳承到新一代隊員身上。
舊生謝崇一(畢業於2022年)現於美國升學,仍然將華仁網球隊的精神融入生活。「華仁網球隊不只是校隊,而是一個大家庭。」從網球隊生活中,謝崇一學到主動性的重要。「還記得學校網球場維修期間,我們一眾隊員自發尋找合適場地訓練,幾經波折,找到鄰近會所的場地進行校隊訓練。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經歷,卻教曉我們不屈不撓、懂得感恩、逆境自強等精神,終生受用。」
舊生鄭庭君(畢業於2022年)現於加拿大升學,假期回港時仍會回校協助訓練,憑藉的是對華仁網球隊的歸屬感。「還記得當年我擔任網球隊隊長,出戰學界時也得到師兄到場支持。在大時大節的聯誼活動中,師兄們都會抽空出席,這種傳統讓校隊不同年代的舊生及現役隊員透過聯誼活動交流及溝通。」他亦感恩在網球隊所學到的領導才能及待人接物的技巧,能應用在現時的學業及生活上。
年紀輕輕肩負球隊重任
由於網球隊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間,往年開始由低年級的隊員擔起重任。現時就讀中三的何卓澧,於去年中二時已獲選為隊長,成為華仁網球隊隊史最年輕的隊長。「當時我得知消息後,既興奮又擔心,擔心自己未能成為一位稱職的隊長,並因此影響球隊士氣及成績。」身負隊長重任的何卓澧,兩年來以身作則,為球隊積極拼搏。雖然網球隊經歷不少挫折,但最後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更於中學校際網球比賽第一組中取得季軍。

隊長何卓澧
現時就讀中四張嘉朗是網球隊副隊長,他難忘中一加入網球隊時的體能訓練,「教練要求隊員在15分鐘內圍繞球場跑40個圈,而我當時最多只能跑到30多圈。慶幸後來得到教練指導跑步換氣的方法,加上得到師兄們的鼓勵,最終在三個月內成功達標,深深感受到華仁的兄弟情。」從此,張嘉朗學會只要堅持不懈,憑著團隊的力量,最終都會成功。

副隊長張嘉朗
筆者小註:
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維持多年傳統,於星期六早上於校內網球場進行訓練。訪問當日正值網球隊練習,舊生與現役隊員約二十人,濟濟一堂,令筆者恍如置身華仁網球隊的大家庭,他們彼此無分上下,做回真我,對練波及相聚的時刻珍而重之,實屬難能可貴。
Text:徐啟隆
Photo: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