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聯校・聯袂|當體育遇上教育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第21屆聯校運動會於3月14號舉行。踏足將軍澳運動場,只見旗幟飄揚,看台坐滿學生,充滿競賽氣氛。大會主席丘宇文校長告訴我,運動會共有57間天主教教區小學參加,接近1700名學生參與。由於學校較多,每所學校只能派三、四十名學生出席。
  • 少女的拼勁!陳融女排創造歷史的 奇蹟之旅|Junior道場

    施富強老師是北區學校聖公會陳融中學的舊生,畢業後翌年的2000年排球隊教練離任,因緣際會下施sir接掌教鞭,一教就教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期間培育出香港沙排代表歐陽瑋欣和現時於甲一征戰的賴家敏。
    今年陳融女排的陣容,大部份球員入讀陳融後才接觸排球,整體身高和體格也沒有優勢,大多也沒有區隊或球會背景,「只是」校隊球員。施sir坦言可能是二十五年來最弱一隊,但卻創造出最多驚喜,一步步由分區打到精英賽全港八強,雖然最終大敗於協恩出局,未至於如《Slam Dunk》的湘北般擊敗山王工業,但也奇蹟地創造了校隊歷史!
  • 香港的確好勁揪|球談衣事活

    03/06/2025 - 12:51 by editor
    不知大家購買球衣的時間,有否留意球衣生產地?近二十年大部份著名運動品牌所生產的球衣皆來自東南亞。大家可曾想過,原來香港曾經是球衣生產集中地?昔日香港製衣業,蓬勃於二十世紀,製衣業在頂峰時期僱員數目近三十萬人,「Made in Hong Kong」的成衣輕而易見。世界各地不少著名品牌皆於香港尋找代工,製作各式各類成衣製品,的確勁揪。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幾件本土製造的香港球衣。
  • 懷恩的職業Poker生涯(對手)|Road to MARS

    上回撰要:香城大學撲克比賽中懷恩遇見對手撲克會會長大衛,大衞透過三重下注給懷恩施壓,令他最終棄掉手牌。大衞其實並沒有大牌,並將自己手牌展示給全場,羞辱懷恩。懷恩的好勝心被激起了⋯⋯
    懷恩跟大衛交手後,失去了大概1/4的籌碼,不算太慘重。於四十名參賽者中暫時排第二十五。懷恩雖然被大衛戲弄,但一直沉着氣應戰,等待時機反擊。等了大概十五分鐘,懷恩悄悄打開荷官發的牌「6,8不同花」。這手牌勾起了懷恩的YouTube回憶,他心想:「Tom Dwan有條highlight就係用哩副牌落注,逼到對手fold咗KK!」
  • 教練的使命與挑戰|重塑運動

    03/04/2025 - 12:10 by editor
    運動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未來事業的基石。

    七歲那年,我加入了香港一個老牌球會的青苗曲棍球訓練班,從此與運動結下不解之緣。長期的訓練和比賽,不僅讓我掌握了曲棍球技巧,更激發了我對運動的濃厚興趣。十四歲時,我開始在球會擔任助教和球證,並於十六歲獲得基礎級別的教練證書,正式踏上業餘教練的旅程。隨後,我代表港青參加多個國際比賽,生活幾乎圍繞著「打波、教波、上學」三件事。
  • 專業|運SEN解說

    03/04/2025 - 11:50 by editor
    在當今社會,對特殊教育需求(SEN)學生的關注日益增加,各種針對SEN學生的運動課程應運而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班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選擇運動課程的關鍵。每位SEN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可能包括注意力缺陷、感覺統合失調或運動協調障礙等。因此,家長應與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或心理學家合作,全面評估孩子的運動能力,以便做出合適的選擇。
  • 羽毛球改制分析|我有難題

    羽毛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次比賽計分制度的改革,今年BWF再一次動議改制。我認為每一次改制對選手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嘗試以選手的角度在技戰術,體能和心理這幾個範疇,分析一下15分跟21分比賽的不同之處。
  • 工作與假期|源來如此

    踏入新一年,相信好多讀者都過咗個美好嘅假期。讀者們有無好好奇到底我哋全職運動員嘅工作時間,同埋假期到底係點樣?
    作為一個體育學院嘅全職運動員,我哋每人每個星期至少要訓練25個小時,如果係一個著重細節嘅運動員,會去見運動心理學家、運動營養師,另外仲會花時間調理身體,例如按摩或者做物理治療等等,所以基本上每個星期會花大概35至40個小時喺你嘅「工作」上面。咁大家就會話:「咦?其實同一份辦公室嘅工差唔多咋喎」冇錯,時間上的確係差唔多,不過運動員就係每分每秒都要榨盡精力同體力去不斷超越自己。所以可以話哩一份係有工作時數上限嘅工作,並唔可以不停地OT。
  • 傷患|一波一轆

    「只有已經受傷的運動員,或還未受傷的運動員。」傷患無疑地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運動員在訓練期間出現傷患,相信是無一倖免的。

    我是場地單車短距離運動員,短距離講求爆發力,力量是爆發力的基本,增加力量可以提升爆發力的表現。因此,力量訓練是我們短距離運動員的主課,重中之重。
  • 回歸渣馬2025 兩年後我再次踏上起跑線|十二門圖

    渣打馬拉松賽事對於三項鐵人運動員來說算是季前熱身賽,測試自己現有跑步水平為應付接踵而來的三項鐵人賽事。我由2011年起參加渣打馬拉松十公里賽事,直至上年因傷患而退賽,未能夠衛冕第三次十公里冠軍留下一大遺憾。
    今年目標當然是重奪十公里冠軍。十二月off-season後,在避免受傷的前提下,我增加每星期跑步訓練的里數及強度,直到比賽前一星期開始調整狀態。
  • 被討厭的勇氣|我的002

    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運動員社交媒體帳號的留言。大規模的篩查識別出152,000則涉及語言暴力的惡意留言。Facebook、Instagram、X及TikTok 四個平台迅速將不當留言刪除,以保護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和安全。巴黎奧運會的選手村亦設有心理支援服務和24小時熱線,為遭受網絡欺凌的運動員提供適切的幫助。
  • Don't Fly Too Close to the Sun|柔之道

    「在古希臘時期,建築師代達羅斯為國王米諾斯建造迷宮,囚禁牛頭怪物彌諾陶洛斯。國王怕他洩露迷宮秘密,將他與兒子伊卡洛斯關進高塔。為了逃脫,代達羅斯用蠟和羽毛製成翅膀,讓他們能逃出高塔。在出發之前,代達羅斯警告兒子:『別飛太低,海水會浸濕翅膀;也別飛太高,太陽會融化它。』」
  • 凡事留一線 日後好相見|輝之筆去

    今日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偏向心理方面,大部份內容都屬於我個人想法。我平日比較常思考,如遇上一件事情,首先會有自己觀點,發現別人與自己截然不同時,我就會嘗試站在對方角度上去思考,了解為何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分析有何利弊之處,最後會嘗試一下是否可取,在日後去改變自己。
  • 應該要故意輸給小孩嗎?|人生棒球場

    鈴木一朗入選名人堂以後,終於首度回到日本了。這次,他為代言了長達二十年的運動品牌登台,主持人請朗神分享指導孩童的哲學。他說:「確實很難,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總是讓我非常苦惱。」
    但他馬上接著說:「我總是全力以赴」。自從退役之後,我也有間中到香港甲組聯賽或者私人聯賽比賽。有時候也會聽到場邊的高中生家長或球員說面對着一位像我這樣的前職業球員,彷彿有點不公平吧?我也有時會陷入沉思,思考我是否不應該再在本地的比賽中亮相,免得讓我享受球賽的娛樂變成了欺負人的一個活動。其實我從來都沒有這樣想,我只想好好地打打球,沒想到大家覺得我「大蝦細」。
  • 懷恩的職業Poker生涯(對手)|Road to MARS

    上回撰要:懷恩於香城大學撲克錦標賽中再次與大衞交手,並嘗試對大衞進行操作,可惜卻中了大衞設的陷阱,失去所有籌碼被淘汰。懷恩跟大衛經過一場博奕後成為好朋友,並成為大家撲克之旅的夥伴⋯⋯

    懷恩和大衛開始參與更多比賽,更認識到香城中文大學撲克會會長。志同道合的撲克「發燒友」們將香城大學與香城中文大學撲克會結合,增加大專玩家人數,每星期都有兩至三次玩局,玩家相當熱衷。
  • 致香港的足球員:勿忘初衷|鈞動敢言

    上一期專欄提及到香港隊嘅球迷。小弟今次想留返一期俾咁耐以嚟,喺香港奮鬥嘅足球運動員。
    好多認識我嘅足球員(大部份都係同我並肩作戰過嘅)一熟落都會好自然地,比較多見到我開心同好勝嘅一面。如果咁啱你哋睇到呢一期專欄,咁就容許我同大家講少少認真嘅說話。
  • 西藏行(下)|淳粹肺噏

    我決定就算到埗新地方,即使只是中午12點,內心好像有聲音叫我還是留在酒店好好休息,不要貪一時好奇上街亂逛,消耗之後幾天的體力。每到房間就想馬上躺在床上,電視還播着兩套電影,對的,因為我睡了一會又醒來,不斷重複着這個模式。慢慢醒來,彷彿聽到有人敲門,原來外出的人已回來,甚至已經是晚餐時間。
  • 競技叠杯學甚麼 專注・抗壓能力|童路不同道

    「希望競技叠杯可以成為奧運項目,我想代表港隊參加這個項目!」疫情對很多運動項目都是致命打擊,因為在家不能練習,亦不能比賽磨練不同技術。可是昊謙卻是在這期間接觸競技叠杯,爸爸Keith上網為昊謙購置膠墊及膠杯,足不出戶成就了一名運動員。「開始時昊謙是用紙杯,我就見他用紙杯在做不同堆叠,就讓他玩。不多久後,昊謙說紙杯的邊緣會絆住動作,要求要用膠杯,上面還要剪個洞。我就覺得他好像對這回事愈來愈有興趣。」Keith說。
  • 破學界塵封十年紀錄 400米的信仰|FUTURE STAR

    黃梓奡在2024年度D1港九學界田徑賽400米項目的表現為人津津樂道,因為他後半程加速連追三人奪冠,更跑出49.90秒打破塵封近十年的學界紀錄。若說有什麼必勝秘訣,可能是因為他夠「想贏」:「每次比賽時前面有對手,我就會有動力追,所以每次贏都是快第二名少少。」他指下年會以U19體院培訓標準為目標:「現時200米要跑21.80秒,400米就48.7秒,過了下年我就變U20更難達標。」他希望能進入體院訓練,甚至有機會出戰2026年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
  • 黃笏南中學田徑隊 精英盡出 衝擊港青培訓標準|Junior道場

    現今中學田徑水平愈來愈高,不少學生運動員都已是港隊成員,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田徑隊亦有多位學生達到香港青少年隊培訓入選標準,包括張銳程(100米及跳遠)、陳晉源(三級跳)、蔡翰勤(跳高)、梁溥匡(400米欄)、黎紫晨(400米)及馮貝惠(400米)。黃笏南中學更於2024年的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中,以男子隊十三連霸、女子隊十連霸,連續十一年成功衛冕團體冠軍。年資十九年的學校體育科主任兼田徑隊總教練李觀生助理校長如何一手打造這支「田徑大軍」?我們邀請到李教練及幾位學生分享他們達到港青培訓入選標準的箇中感想。
  • 持平・持恒|當體育遇上教育

    小學體育科將於26/27學年納入校內成績評估,進一步推動同學培養運動習慣,是教育界朋友近日的關注點,得知馬俊江校長參與了教育局聚焦小組的諮詢工作,因此特意到聖公會聖紀文小學跟他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