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聯校・聯袂|當體育遇上教育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第21屆聯校運動會於3月14號舉行。踏足將軍澳運動場,只見旗幟飄揚,看台坐滿學生,充滿競賽氣氛。大會主席丘宇文校長告訴我,運動會共有57間天主教教區小學參加,接近1700名學生參與。由於學校較多,每所學校只能派三、四十名學生出席。
  • 延年九轉法|中醫卷

    02/07/2025 - 21:08 by editor
    中醫認為,人體腹部包括任脈、胃經、腎經、肝經、脾經、冲脈及帶脈等多條重要經絡,因此揉腹能刺激局部的臟腑經絡,達到氣血通暢的效果。此外,現代人常處於空調環境中,又偏好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寒氣入體,耗傷脾陽。揉腹可以幫助健脾化濕,對於腹部肥胖者特別有效。
  • 從不聞不問到街知巷聞|源來如此

    同其他人談及歷屆殘奧,大家都知道香港隊有好好嘅成績,但當要佢哋講吓有咩運動員,大家可能只會講到蘇樺偉、余翠怡等七金、六金名將,而其他運動員大家認知都唔多,更遑論會認得你個樣。
  • 脆弱的你我它|柔之道

    每隻柔道耳的背後都是一段慘痛的經歷。我的是和前日本教練在寢技實戰中發生的。當時我臥在地上,教練用手猛烈攻擊我的頸部,希望用絞技使我投降。
  • 為什麼跑馬拉松要練十公里?分析高里數訓練與高強度訓練的分別|STRENGTH & CONDITIONING

    記得早幾天走過深水埗運動場,裡面擠滿了準備跑季的運動員,只是相隔幾米的跑線,就好像變了個世界。外圈有著零丁幾位緩步跑的朋友,而相隔幾米,內圈就會有幾位跑手衝過。難道長跑運動員通通都改項目去跑短跑了?這個夏天,聽過很多長跑學員在賽季前進行了較短途的訓練項目(十公里速度),相比過去較多人使用的低強度高里數訓練,高強度高里數訓練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高里數訓練及高強度訓練對長跑選手的幫助。
  • 當網球遇上匹克球|我的002

    一年一度的澳洲網球公開賽一向是不少香港球迷特別喜歡的大滿貫。由於賽事採用的硬地球場是亞洲球手比較擅長的場地,所以不少亞洲球手都視澳網為福地。當中包括2014年的女單冠軍李娜、2019年女雙冠軍張帥、以及去年闖進決賽的奧運冠軍鄭欽文。我們香港的運動員王康怡、吳奇龍和黃澤林,近年都在青少年組別取得不錯的成績和突破。這項大滿貫每年都在一月最後的兩個星期舉行,有時剛好正值農曆新年,因此很多亞洲球迷都會特意去朝聖。
  • 願望成真|一波一轆

    一切由九月號《波波在此,多多指教!》開始。接著,我參加了一場意義重大的比賽,寫了《學習信任和交托—亞洲盃》之後,我有了明確目標。提筆時還想著:我相信不會被刊登出來的。結果,卻出乎預期地刊出《Road to Paris》。第四篇,是我決定送給在單車上一直伴我成長的戰友,因而寫的《草波成悅》。那天,我在紐西蘭場地摩托車訓練,在摩托車的高速帶領下,我成功壓在黑線騎行,因為克服了恐懼而決定寫的《一件勇敢的事》。
    第六篇,我深思熟慮了整個星期。最後,我決定分享這埋藏我心底有十年的願望。
  • 致香港隊球迷|鈞動敢言

    過去幾個專欄都係講關於我嘅生活或者足球上遇到嘅問題。留返一篇同你哋講嘅說話,除咗感激你哋多次球場內外獻上嘅無條件支持之外,亦都想講吓你哋有幾重要。
  • 專心 · 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黃悅明博士是聖公會奉基小學的校長,一直推動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在學界推廣體育運動更是不遺餘力。跟他聊天,是不折不扣的「體育遇上教育」。說到運動,少不免提到他的愛兒黃澤林。對!澤林就是香港男子網球歷來世界排名最高的球員Coleman Wong。問到黃校長是如何注意到Coleman在網球運動方面的天賦?黃校長娓娓道來。
  • Tudor Pro Cycling的新賽季大計|車轉公路

    簡沙拿華 (Fabian Cancellara) 接手Swiss Racing Academy後,在2023年將車隊升格為ProTeam車隊 (即「二級車隊」),易名Tudor Pro Cycling。去年積極擴軍,大手從多支WorldTour車隊 (即「世巡車隊」) 挖角,實力不斷提升。誠然,車隊成績突飛猛進,UCI總績分由2023年的2,766分大幅增加超過一倍至去年的5,753.33分!今年車隊繼續招兵買馬,更羅致Julian Alaphilippe和Marc Hirschi入隊,車隊實力大增,勢成各大賽事的黑馬隊伍。
  • 華倫西亞10公里 — 賽前篇|一步入魂

    自從我重返中距離競賽場以來,由於訓練週期的安排,每年一至二月我都會參加一場十公里比賽。不幸的是,2023年在天水圍的十公里賽中,我的成績是35分鐘,比目標慢了2分鐘。而在2024年的渣打十公里賽中,我則以34分鐘完賽,再次慢了2分鐘。渣打馬拉松是我十年運動生涯中最艱難的比賽,我在跑了三公里後便感到身體不適,勉強堅持到終點。凌晨三時起床,五時開始比賽,這樣的安排相信只有香港的賽會才能做到。
  • 運SEN解說|SenSports

    01/04/2025 - 19:53 by editor
    即使到了今天,文字依然是我最大的敵人。然而,正是透過運動,我克服了這些困難,特別是在參加三項鐵人賽後,我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轉變。我想藉著和大家分享我目前的工作,讓大家了解我的轉變。
  • 你迷信嗎?|我有難題

    相信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迷信的人,雖然迷信這一詞語聽起來很不科學,但迷信的人總覺得他們通過做出某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迷信行為能從而帶來好運。
    俗語有云「好波不如好運」,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需要面對勝負,不想經常成為輸的一方,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有時便需要一些運氣幫忙。而怎麼可以提升自己的運氣?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方法或習俗。曾聽說某些運動員在出發比賽前會拜神,亦有些運動員上場前習慣先做完他們一套習慣或儀式,更有運動員身上會配戴一些幸運飾物。雖然這些迷信的做法也不是萬試萬靈,不會每次都令人得到想要的結果,但很多人還是選擇繼續相信它。
  • 一個人出行|源來如此

    大家想知道殘疾運動員係點樣出門嗎?
    大部份殘疾運動員都會同團隊一齊出隊,所以喺行程同照顧方面都會比較足夠。
    筆者效力咗香港代表隊十六年嘅時間,由於殘疾人羽毛球哩個項目以前並唔係咁多人參與,而且輪椅羽毛球都只有我一個人,所以經常會出現我一個人出外集訓或一個人出外比賽嘅情況。(筆者撰文時,正正是一個人到杭州出席羽毛球的國際活動)每次發生哩個情況嘅時候,便如臨大敵。試想像一個殘疾人士,要攞住兩件行李,一對拐杖,一部輪椅,再加上個球拍袋。換着你,你會點處理?
  • 一件勇敢的事|一波一轆

    從前,有位女孩,小五才學懂踩兩輪單車。每次在屋苑旁的單車徑下隧道時,還被爸爸喊著要停下來等他,下車推單車。小六經歷了一場闌尾炎切除手術,怕痛得在整個兒童病房嚷得聲嘶力竭。

    這個女孩,就是我:)

    有一天公路訓練時,跟隊友聊天,發現自己貿然開始踩單車,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 Season off 2024 賽季完結|十二門圖

    年度最後一場比賽,肇慶全國錦標賽只得第十七名。反思今年成績應該是我生涯中最差的一年,亦都是沒有上過頒獎台的一年。

    自上年亞運受傷九個月後復出,我總共參加四場賽事,只有香港亞洲盃賽成績不錯,其他比賽中個人狀態都不太穩定,訓練上不但沒有進步,還未能提升到以往的水平。

    不單止身體上的傷患,心理上也遇到很大障礙。
  • 頭冷心熱|柔之道

    香港亞洲柔道公開賽後的晚上,睡不着。身體是痠軟的,腦袋是活躍的。

    理智上,我知道在睡覺前看手機會影響睡眠。但這並未阻止我不斷翻看比賽錄像。

    我用第三視角看着「我」,重新感受着昨天的三場比賽。第一身的身體感覺還沒散去。
  • 懷恩的職業Poker生涯(比賽初登場)|Road to MARS

    小明:「喂,哩個啱你喎,睇吓。」向懷恩展示手機螢幕。

    懷恩:「香城大學第一屆撲克錦標賽!由香城大學撲克學會舉辦,第一名可獲價值1499元白色Adidas Ultra Boost波鞋一雙⋯⋯嘩正喎!」當時Ultra Boost非常流行,而且很難以正常價格購入。又愛潮流球鞋又愛撲克的懷恩馬上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