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聽不到便更努力去理解|畫觀蒼綠

    06/30/2025 - 14:31 by editor
    「你唔戴助聽器點聽到球證吹哨子?」
    「你聽唔到點理解到打Rugby?」
    這些問題我已見慣不怪,但我最不希望拖累球隊——因為我的球隊並非聾人球隊,我們打的是一般欖球聯賽。所以每次比賽前,我都會花時間了解球例,做好準備。教練通常會事先通知球證我是聾人,但初期比賽時,有些球證會忘記,會在我的視線外吹哨子,然後再叫我們隊長提醒我避免再犯規。
  • 羽毛球改制分析|我有難題

    羽毛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次比賽計分制度的改革,今年BWF再一次動議改制。我認為每一次改制對選手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嘗試以選手的角度在技戰術,體能和心理這幾個範疇,分析一下15分跟21分比賽的不同之處。
  • 工作與假期|源來如此

    踏入新一年,相信好多讀者都過咗個美好嘅假期。讀者們有無好好奇到底我哋全職運動員嘅工作時間,同埋假期到底係點樣?
    作為一個體育學院嘅全職運動員,我哋每人每個星期至少要訓練25個小時,如果係一個著重細節嘅運動員,會去見運動心理學家、運動營養師,另外仲會花時間調理身體,例如按摩或者做物理治療等等,所以基本上每個星期會花大概35至40個小時喺你嘅「工作」上面。咁大家就會話:「咦?其實同一份辦公室嘅工差唔多咋喎」冇錯,時間上的確係差唔多,不過運動員就係每分每秒都要榨盡精力同體力去不斷超越自己。所以可以話哩一份係有工作時數上限嘅工作,並唔可以不停地OT。
  • 傷患|一波一轆

    「只有已經受傷的運動員,或還未受傷的運動員。」傷患無疑地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運動員在訓練期間出現傷患,相信是無一倖免的。

    我是場地單車短距離運動員,短距離講求爆發力,力量是爆發力的基本,增加力量可以提升爆發力的表現。因此,力量訓練是我們短距離運動員的主課,重中之重。
  • 回歸渣馬2025 兩年後我再次踏上起跑線|十二門圖

    渣打馬拉松賽事對於三項鐵人運動員來說算是季前熱身賽,測試自己現有跑步水平為應付接踵而來的三項鐵人賽事。我由2011年起參加渣打馬拉松十公里賽事,直至上年因傷患而退賽,未能夠衛冕第三次十公里冠軍留下一大遺憾。
    今年目標當然是重奪十公里冠軍。十二月off-season後,在避免受傷的前提下,我增加每星期跑步訓練的里數及強度,直到比賽前一星期開始調整狀態。
  • 被討厭的勇氣|我的002

    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運動員社交媒體帳號的留言。大規模的篩查識別出152,000則涉及語言暴力的惡意留言。Facebook、Instagram、X及TikTok 四個平台迅速將不當留言刪除,以保護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和安全。巴黎奧運會的選手村亦設有心理支援服務和24小時熱線,為遭受網絡欺凌的運動員提供適切的幫助。
  • Don't Fly Too Close to the Sun|柔之道

    「在古希臘時期,建築師代達羅斯為國王米諾斯建造迷宮,囚禁牛頭怪物彌諾陶洛斯。國王怕他洩露迷宮秘密,將他與兒子伊卡洛斯關進高塔。為了逃脫,代達羅斯用蠟和羽毛製成翅膀,讓他們能逃出高塔。在出發之前,代達羅斯警告兒子:『別飛太低,海水會浸濕翅膀;也別飛太高,太陽會融化它。』」
  • 凡事留一線 日後好相見|輝之筆去

    今日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偏向心理方面,大部份內容都屬於我個人想法。我平日比較常思考,如遇上一件事情,首先會有自己觀點,發現別人與自己截然不同時,我就會嘗試站在對方角度上去思考,了解為何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分析有何利弊之處,最後會嘗試一下是否可取,在日後去改變自己。
  • 應該要故意輸給小孩嗎?|人生棒球場

    鈴木一朗入選名人堂以後,終於首度回到日本了。這次,他為代言了長達二十年的運動品牌登台,主持人請朗神分享指導孩童的哲學。他說:「確實很難,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總是讓我非常苦惱。」
    但他馬上接著說:「我總是全力以赴」。自從退役之後,我也有間中到香港甲組聯賽或者私人聯賽比賽。有時候也會聽到場邊的高中生家長或球員說面對着一位像我這樣的前職業球員,彷彿有點不公平吧?我也有時會陷入沉思,思考我是否不應該再在本地的比賽中亮相,免得讓我享受球賽的娛樂變成了欺負人的一個活動。其實我從來都沒有這樣想,我只想好好地打打球,沒想到大家覺得我「大蝦細」。
  • 懷恩的職業Poker生涯(對手)|Road to MARS

    上回撰要:懷恩於香城大學撲克錦標賽中再次與大衞交手,並嘗試對大衞進行操作,可惜卻中了大衞設的陷阱,失去所有籌碼被淘汰。懷恩跟大衛經過一場博奕後成為好朋友,並成為大家撲克之旅的夥伴⋯⋯

    懷恩和大衛開始參與更多比賽,更認識到香城中文大學撲克會會長。志同道合的撲克「發燒友」們將香城大學與香城中文大學撲克會結合,增加大專玩家人數,每星期都有兩至三次玩局,玩家相當熱衷。
  • 致香港的足球員:勿忘初衷|鈞動敢言

    上一期專欄提及到香港隊嘅球迷。小弟今次想留返一期俾咁耐以嚟,喺香港奮鬥嘅足球運動員。
    好多認識我嘅足球員(大部份都係同我並肩作戰過嘅)一熟落都會好自然地,比較多見到我開心同好勝嘅一面。如果咁啱你哋睇到呢一期專欄,咁就容許我同大家講少少認真嘅說話。
  • 西藏行(下)|淳粹肺噏

    我決定就算到埗新地方,即使只是中午12點,內心好像有聲音叫我還是留在酒店好好休息,不要貪一時好奇上街亂逛,消耗之後幾天的體力。每到房間就想馬上躺在床上,電視還播着兩套電影,對的,因為我睡了一會又醒來,不斷重複着這個模式。慢慢醒來,彷彿聽到有人敲門,原來外出的人已回來,甚至已經是晚餐時間。
  • 競技叠杯學甚麼!專注・抗壓能力|童路不同道

    「希望競技叠杯可以成為奧運項目,我想代表港隊參加這個項目!」疫情對很多運動項目都是致命打擊,因為在家不能練習,亦不能比賽磨練不同技術。可是昊謙卻是在這期間接觸競技叠杯,爸爸Keith上網為昊謙購置膠墊及膠杯,足不出戶成就了一名運動員。「開始時昊謙是用紙杯,我就見他用紙杯在做不同堆叠,就讓他玩。不多久後,昊謙說紙杯的邊緣會絆住動作,要求要用膠杯,上面還要剪個洞。我就覺得他好像對這回事愈來愈有興趣。」Keith說。
  • 破學界塵封十年紀錄 400米的信仰|FUTURE STAR

    黃梓奡在2024年度D1港九學界田徑賽400米項目的表現為人津津樂道,因為他後半程加速連追三人奪冠,更跑出49.90秒打破塵封近十年的學界紀錄。若說有什麼必勝秘訣,可能是因為他夠「想贏」:「每次比賽時前面有對手,我就會有動力追,所以每次贏都是快第二名少少。」他指下年會以U19體院培訓標準為目標:「現時200米要跑21.80秒,400米就48.7秒,過了下年我就變U20更難達標。」他希望能進入體院訓練,甚至有機會出戰2026年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
  • 黃笏南中學田徑隊 精英盡出 衝擊港青培訓標準|Junior道場

    現今中學田徑水平愈來愈高,不少學生運動員都已是港隊成員,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田徑隊亦有多位學生達到香港青少年隊培訓入選標準,包括張銳程(100米及跳遠)、陳晉源(三級跳)、蔡翰勤(跳高)、梁溥匡(400米欄)、黎紫晨(400米)及馮貝惠(400米)。黃笏南中學更於2024年的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中,以男子隊十三連霸、女子隊十連霸,連續十一年成功衛冕團體冠軍。年資十九年的學校體育科主任兼田徑隊總教練李觀生助理校長如何一手打造這支「田徑大軍」?我們邀請到李教練及幾位學生分享他們達到港青培訓入選標準的箇中感想。
  • 持平・持恒|當體育遇上教育

    小學體育科將於26/27學年納入校內成績評估,進一步推動同學培養運動習慣,是教育界朋友近日的關注點,得知馬俊江校長參與了教育局聚焦小組的諮詢工作,因此特意到聖公會聖紀文小學跟他聊聊。
  • 延年九轉法|中醫卷

    02/07/2025 - 21:08 by editor
    中醫認為,人體腹部包括任脈、胃經、腎經、肝經、脾經、冲脈及帶脈等多條重要經絡,因此揉腹能刺激局部的臟腑經絡,達到氣血通暢的效果。此外,現代人常處於空調環境中,又偏好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寒氣入體,耗傷脾陽。揉腹可以幫助健脾化濕,對於腹部肥胖者特別有效。
  • 從不聞不問到街知巷聞|源來如此

    同其他人談及歷屆殘奧,大家都知道香港隊有好好嘅成績,但當要佢哋講吓有咩運動員,大家可能只會講到蘇樺偉、余翠怡等七金、六金名將,而其他運動員大家認知都唔多,更遑論會認得你個樣。
  • 脆弱的你我它|柔之道

    每隻柔道耳的背後都是一段慘痛的經歷。我的是和前日本教練在寢技實戰中發生的。當時我臥在地上,教練用手猛烈攻擊我的頸部,希望用絞技使我投降。
  • 為什麼跑馬拉松要練十公里?分析高里數訓練與高強度訓練的分別|STRENGTH & CONDITIONING

    記得早幾天走過深水埗運動場,裡面擠滿了準備跑季的運動員,只是相隔幾米的跑線,就好像變了個世界。外圈有著零丁幾位緩步跑的朋友,而相隔幾米,內圈就會有幾位跑手衝過。難道長跑運動員通通都改項目去跑短跑了?這個夏天,聽過很多長跑學員在賽季前進行了較短途的訓練項目(十公里速度),相比過去較多人使用的低強度高里數訓練,高強度高里數訓練卻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高里數訓練及高強度訓練對長跑選手的幫助。
  • 當網球遇上匹克球|我的002

    一年一度的澳洲網球公開賽一向是不少香港球迷特別喜歡的大滿貫。由於賽事採用的硬地球場是亞洲球手比較擅長的場地,所以不少亞洲球手都視澳網為福地。當中包括2014年的女單冠軍李娜、2019年女雙冠軍張帥、以及去年闖進決賽的奧運冠軍鄭欽文。我們香港的運動員王康怡、吳奇龍和黃澤林,近年都在青少年組別取得不錯的成績和突破。這項大滿貫每年都在一月最後的兩個星期舉行,有時剛好正值農曆新年,因此很多亞洲球迷都會特意去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