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飛人。咖啡。深水埗—梁筠宜|Café Chat

    「飛人」通常用來形容一百米短跑選手,在短短9至11秒間跑過真的像飛一樣。梁筠宜便笑言自己的性格很適合短跑:「我很急性子,雖然是有執行力,但看電影會想快進,行路也是急步行!」但在Café中的她卻和運動場上的她截然不同——這是靜態的她,也代表她努力學習如何「慢」:「2024年再次受傷,休養了好耐,康復後我提自己不要急,該休息時要休息。」她曾因為訓練過量而令傷患反覆,不希望重蹈覆轍。
  • 如果我有超能力|我有難題

    我在今年初開始比較嚴謹地管理自身的飲食習慣,以保持狀態。但一旦出了國便很難絕對跟從飲食計劃,最常見的是當地食物特色不一定符合港人口味,再者食物的選擇也會因酒店的地理位置而有所局限,同時也因為比賽及訓練時間不定而導致食不定時。每次比賽歸來我也不太敢面對自己的體重及體脂數據,很不願意看到自己苦苦保持的身形及數據被打回原型。能否給我超能力把腦海裏想到的食物帶到面前!
  • Road to LA|一波一轆

    奧運,相信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想要到達的位置。這個四年一次的舞台,是多麼的神聖,亦是多少運動員花盡心血、汗水、青春,都不一定能踏足。

    我,由未開始踩單車前,已經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名為「奧運」。
  • 復出賽(上)|十二門圖

    亞運會剛好過去一年,亦都代表我傷後的一年。武漢三項鐵人亞洲盃就是我的復出賽,傷患期間每天都盼望著自己可以再次參賽的日子。

    這一天終於到來。
  • 叻仔㗎啦|柔之道

    隊際賽,五人作賽,五局三勝制。頭三位運動員一致勝出的話,比賽也直接完結。

    甫踏入比賽場館,觀眾的叫聲、運動員的呼吸聲、裁判的指令,一切對小朋友來說都是新的體驗。他們看着四周,我看着他們,也彷彿看到小時候的我。小朋友對一切都充滿好奇。
  • 來到Day3旁述|Road to MARS

    「今日我大膽推測,張家朗第一場贏15:9」
    朋友:嘩,你咁大膽嘅。
    我:講錯唔使死嘅,講中就變神仙!
    第一場完結。
    比數:張贏對手15比6……
    主持人:Ryan你唔係估15比9咩?
    我:波膽咁易估中,啲賭檔全部執笠啦~
    自我感覺良好,轉數越來越快,講嘢越來越踩界,wohoo!我如常入休息室,飲咖啡,做資料搜集。
  • 《五十六》|深海郵箱

    這個學期選修了一科大概可譯為體育新聞、媒體與其商業環境有關的新課程。從不同角度觀看體育,感覺熟悉的題材遇上陌生的詞彙和腔調,重新學習。大部份的同學都是新聞系學生,比較拿手行業的運作手法。而我還停留於:噢,原來sports anchor是一個人,甚至仍處於未能清楚辨別news、press和media的境界。不過,能夠於頭幾週的課堂上感受新聞發佈會的雀躍,同學們爭相發問的熱烈氣氛,暫且放下要準備交新聞特寫功課的煩惱。
  • 促進關注心理健康 從社區做起|淳粹肺噏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精神健康日,我們在大坑舉辦“Self.Care.Fair”,希望促進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亦希望從社區做起。地方設有多個互動攤位,強調心理健康及自我照護的重要性。沒想過去年因為十號風球,今年活動變得盛大。
  • 多倫多城市跑|體育育人

    筆者在今年暑假,剛到加拿大旅行,來到最大城市多倫多,除了到訪主要景點外,也有機會到海旁跑。只要留意四周街頭,不難發現當地洋溢著運動的氛圍,即使在烈日下,都依然看到不少街跑發燒友毫不畏懼炎熱天氣揮灑汗水。不過在多倫多鬧市人多車多,好像沒甚麼地方跑,要等綠燈過馬路,又要停下來避讓行人,因此在多倫多市中心有既合適跑步,而且高低起伏不多的湖畔路,對於街跑初哥來說非常難得。
  • 揭幕・序幕|當體育遇上教育

    十月初,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迎來2024年WBSC五人制棒球世界盃。賽事由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主辦,目的是推廣五人制棒球,十二支國際勁旅會師香港,進行六天賽程,角逐錦標。揭幕禮當晚,冠蓋雲集,儀式過後,揭開的不止是世界盃戰幔,而是開展了五人制棒球(Baseball5)進入校園的序幕。
  • 九龍華仁書院網球隊|網球全攻略

    擁有百年歷史的九龍華仁書院,自1952年搬到窩打老道的現址,偌大的校園可供學生練習網球。神父Father Finneran 早年創立網球隊,更曾於1962年至1972年期間,網球隊於中學校際網球比賽取得十連冠,成績斐然。其後在七八十年代正式擴建成四個網球場,是當時少數能夠擁有網球場設施的學校。
  • UTMB新星與Western States 100|北美跑步文化

    10/14/2024 - 16:26 by Edkin
    山界大賽UTMB剛剛完結(雖然主辦單位引來不少風波,詳見去年9月的文章),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今屆的男女子組冠軍都非同凡響。男子組的冠軍竟然由業餘跑手Vincent Bouillard勝出,而女子組則由美國籍的Katie Schide 以21分鐘的大幅差距,打破之前由另一位山界傳奇級強者Courtney Dauwalter的大會記錄。
  • #進步不能停|港籃講場

    10/14/2024 - 16:12 by Big C
    徐遠征這個名字,相信對中港台年青籃球愛好者,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近日他隻身遠赴美國訓練,與Klay Thompson對弈的片段,於各大網絡平台瘋傳。曾於本地效力永倫、福建和香港東方的阿征,未來會在那個聯賽披甲上陣呢?
  • 巴斯克自治區 如何成為足球壇新核心|白界線外

    雖然2024年還未結束,但今年對西班牙男子足球來說絕對可謂豐收一年!除男子「大國腳」贏得歐洲國家盃冠軍,奧運隊在男足亦奪金而回,十九歲以下國家隊也贏得歐洲錦標,風頭可謂一時無兩。西班牙在近代足球壇的地位無容置疑,但細看西班牙代表隊的成員名單,及現今歐洲球壇芸芸當紅教頭,來自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的代表是不合理的多!究竟這現象是如何發生?
  • 雙城故事 新加坡定向體驗|定向人生

    筆者執筆此專欄將近十年,最大的收獲,是引發我多次到外地跑定向的念頭。今期是筆者的最後一期(專欄仍然存在,只是會交棒給年輕一輩,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在此再次公器私用,紀念一下筆者疫情後首次出國跑定向 – 趁著新加坡國慶,參與當地國家定向聯賽系列第二站的小小感想。
  • Jonas Abrahamsen 反其道而行增磅的職業車手|車轉公路

    今年環法有一位車手,不算年青,總排名名次不高,亦沒勝出過賽站,卻成了討論焦點——亞伯拉罕遜 (Jonas Abrahamsen)生於挪威,現年二十八歲,2014年成為職業運動員,是一名爬坡車手。他多年來成績平平,苦無對策。2020年,他決定增磅,在短短一年間增重二十公斤。作為爬坡車手,體重愈輕愈有利,他卻反其道而行,然而他的成績沒因增磅而下滑,今年更開始獲勝,在環法表現備受注目。
  •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不同的人,會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理解,得出各異的認知和結論!正如出身自和睦及健全的家庭,與來自破碎家庭的人,對「家庭」的解讀也必定有天淵之別!提起「氣功」,有人深信氣功有效,亦有斷言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