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改制分析|我有難題
羽毛球改制分析|我有難題

羽毛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次比賽計分制度的改革,今年BWF再一次動議改制。我認為每一次改制對選手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嘗試以選手的角度在技戰術,體能和心理這幾個範疇,分析一下15分跟21分比賽的不同之處。
2025年BWF動議得分新制
比較資深的球迷必定記得羽毛球比賽曾經是以15分(女子單打11分)三局兩勝包含發球權的形式進行, 2001年曾短暫改為7分五局三勝制,後來因為各方爭議不斷,便把計分制改回原有的15分三局兩勝。
直至2006年,世界羽聯(BWF)提出一次重大的變革,把一直以來羽毛球的發球權制(即球手只有在贏得己方發球的回合才能得分,贏得非己方發球的回合只能奪回發球權)改為21分三局兩勝直接得分(即贏得不論己方發球與否的回合皆能得分),這是一次空前的改革,顛覆了羽毛球多年以來的規則。後來在2014年BWF再動議把計分制改為11分五局三勝直接得分,並在一系列比較低級別的賽事上作出試驗,但後來在BWF周年大會上各國總會投票,結果新制以一票之微敗給舊制,羽毛球比賽維持在21分。
至2025年二月BWF再一次動議改制,改為15分三局兩勝直接得分,並落實在四月至十月期間在一系列比賽進行測試。
15分vs21分
選手角度分析得分制
技戰術
分數上縮短了,很基本的思路便是選手不希望長時間處於落後局面,因為可給選手追分的空間減少。而防守給一般人的感覺是很不保險,久守必失,所以如果不想處於落後,打法上可能會比較常出現對攻的狀態,可以預期在剛開始打15分制時(稍後會解釋為什麼我是說出剛開始打15分),一些平常比較防守型的球員必定會作出一些戰術調整,比以往打得更主動一些。而需要打出主動進取的打法,網前球必需要處理到家才能保證先被動起球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所以選手必定需要更加提升網前球技術。
體能
15分比21分的比賽長度縮減了四份之一有餘,以現時一場三局比賽平均60分鐘為例,15分比賽就只需45分鐘。比賽時間減短意味著對耐力要求減低,反而是每一分也非常寶貴,不容忽視。所以體能要求在於每一分都把自己最大的能力釋放出來,精益求精但不需要求維持很長時間。這讓選手在平時的體能訓練上的方針大有不同,更多集中於短時間的爆發力,耐力訓練的比重相對可以減少,這一點更能夠讓一些球場上的老將生涯得以延長。
心理
直接得分的比賽假如雙方實力不是差天共地或其中一方發揮異常的話,很少會出現在開局便大比分拋離對手,很多時候決勝負也是在13分後,稍弱的一方維持不了開局的水平才會漸漸看出分野。而15分的比賽將會出現更多「關鍵分」(即在10分後分數仍然膠著),而處理關鍵分能最大程度體現出一位選手的心理質素,大心臟的球手往往能成為關鍵分勝出的一方。所以關鍵分在比賽中出現得更頻密,對選手的心理質素要求會大大提高。
改制未必能縮短用時
回想BWF每次在計分制的改革皆是希望把比賽時間縮短,從而提升比賽的精釆及刺激程度,吸引更多眼球。但我個人卻不認為比賽時間縮短便等於比賽會更精釆,假如一場比賽三十分鐘便結束,當中很多比賽細節可能還未完全體現出來。而且比賽勝負本來需要鬥智鬥力,各出奇招,如果比賽時間減短,選手很多口袋裏的招數還未使出便結束,作為選手或觀眾也會覺得意猶未盡。
由15分發球權制改為21分直接得分制,的確在剛起步時減短了比賽時間,但當大家適應了比賽的節奏,戰術逐漸成熟後,現時的比賽時間也不比發球權制時短,這便是我上述說的剛開始時當選手還未適應新制,可能會調整自身打法迎合新制,但適應後便會回復原本更適合自身的打法,有更好的發揮,分勝負所需的時間還是會回到像現在一樣長。
看一場足球賽事總共需要差不多兩小時,網球甚至用上三至四小時,但也無減其觀賞性,我認為羽毛球比賽的觀賞性也絕不亞於足球和網球,毋需為了提高觀賞性而減短比賽。我們即管放眼看看未來的15分新制會怎樣為羽毛球界帶來新的衝擊吧!

Text:伍家朗
Photo:Hermann Chu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3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