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笏南中學田徑隊 精英盡出 衝擊港青培訓標準|Junior道場
黃笏南中學田徑隊
精英盡出 衝擊港青培訓標準|Junior道場

現今中學田徑水平愈來愈高,不少學生運動員都已是港隊成員,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田徑隊亦有多位學生達到香港青少年隊培訓入選標準,包括張銳程(100米及跳遠)、陳晉源(三級跳)、蔡翰勤(跳高)、梁溥匡(400米欄)、黎紫晨(400米)及馮貝惠(400米)。黃笏南中學更於2024年的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中,以男子隊十三連霸、女子隊十連霸,連續十一年成功衛冕團體冠軍。年資十九年的學校體育科主任兼田徑隊總教練李觀生助理校長如何一手打造這支「田徑大軍」?我們邀請到李教練及幾位學生分享他們達到港青培訓入選標準的箇中感想。

耳濡目染的堅毅
李觀生老師於黃笏南中學當老師及教練已有十九年,初來乍到接手田徑隊時,學生在田徑的投入程度非常低,李Sir便嘗試物色願意投入訓練的學生,他認為:「只要學生肯練習,即使底子不好,亦能成大器。到接手的第二年,我便遇到肯積極練習及努力付出的黃金一代。」他於是花盡心思栽培學生,成果隨之而來:男子丙組奪得D1學界季軍。黃笏南中學的田徑成績逐漸進步,後來更稱霸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
李教練由零建立學校的田徑皇朝,除了需要洞若觀火,亦需堅毅並秉持信念,他知道其他體育名校的學生「贏在起跑線」,擁有優異的天賦,而黃笏南中學的田徑新生甚至沒有運動底子,但他一直認為天資優劣並非關鍵,後天的努力才讓學生能追趕至頂尖水平,正是這種正向堅毅的價值觀摻雜在他和學生的溝通中,使學生耳濡目染下培育出堅毅努力的精神,從沒有放棄的念頭,而是盡全力練習,保持正面上進的態度。

除堅毅以外的優勢
此外,教練與學生在訓練中建立出深厚互信,成為田徑隊的一大優勢。李Sir根據學生的協調性、髖關節活動能力等,找來跨欄、跳高、跳遠及擲項等不同專項教練,讓學生可以發揮所長,他甚至邀請學生轉項,同學依然非常相信教練,在另一項目重新練習。有學生由400米正選轉練跳高,因為相信教練能使自己充分發揮潛力,在新項目走得更遠,而李教練及其他田徑教練亦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先練好基本功,再練比賽或實戰內容,免得事倍功半。」
另一優勢為學校的支持,李教練指校方投放不少體育資源:「學校重建後,有方便及周全的練習地方,包括健身室、不受天雨影響的操場,天台的泰坦地練習場,供學生練習跨欄、跳高,並設有跳遠沙池。」

建立出田徑隊的歸屬感
在這十一連霸的過程中,疫情時期令李教練最感動及深刻。當時學校的訓練可謂癱瘓,而黃笏南中學的田徑隊員主要依賴學校訓練,並非跑會或其它校外訓練,所以情況非常嚴峻。直至2023年前學校的田徑隊終於重回正軌,他看見學生進步,更令李Sir更感動的是,在學校最缺乏教練之時,有田徑隊舊生願意回到母校當老師及教練,他指:「原來以往努力種下的因,的確會結出好的果。以往花盡心思栽培的舊生,會主動回到學校當教練幫忙訓練新生。」數以十年計的努力,令他不知不覺間建立出田徑隊的傳承,現在校內的體育老師均是田徑教練,且幾乎每個田徑項目都有一位專項教練。李Sir還建立出田徑隊的歸屬感:「有學生受傷後依然想在聯校運動會及學界為學校爭取分數,我唯有極力勸阻,看到學生如此努力,一心只為學校好,真的很感動。」因為田徑隊上下一心,今年黃笏南中學在校際田徑比賽D1刷新了學校史上最佳的成績,男子乙組更獲得團體亞軍。

李sir(右四)及黃笏南中學田徑精英
達到港青培訓入選標準,同學的感想是?

蔡翰勤 中三
學界跳高冠軍、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跳高亞軍
蔡翰勤原本喜歡打網球,到中學教練發掘到他的潛力,便轉玩田徑。他一開始跑400米及跨欄,後來教練認為他膽大「不怕死」,不會「膽怯」,適合跳高,他相信教練,便於中二開始練跳高。蔡翰勤指:「我認為自己適合跳高,因為我覺得跳高在田徑項目中,臨場心態對表現起著決定性作用,我能在最後的第三跳中調整心態,把壓力轉換成動力,這過程令我很享受,成為我喜歡跳高的原因。」他指自己在眾多跳高比賽中都是第三跳才跳過。翰勤的學界比賽成績比聯校運動會好,因為他在學界更專注於個人表現,而非成績及結果,最後他成功刷新個人最佳成績,達成港青培訓標準,他希望入選港青,證明自己。對於學校十一連冠,他慶幸能貢獻一己綿力,在奪冠一刻感到自豪。


張銳程 中四
學界比賽、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100米及跳遠雙金
張銳程自認為天賦不高,但從小開始跳遠,且勤奮練習,才得到好成績,他喜歡在田徑中取得成功感。比起100米他更喜歡跳遠:「跳遠有六跳,有更多機會發揮,我可以在每一跳中改善自己。」他表示自己的心理質素對表現有利:「我比其他人較少心理包袱,因為以往輸慣了,我不怕輸,所以能豁出去發揮水準。」他憶述於學界跳出7米1,可惜那跳不被計算,達到港青培訓標準後,他目標向U18紀錄7米21邁進,100米目標跑進10秒8。銳程看見全部同學在聯校運動會都很努力地爭取分數,最終學校奪得十一連冠,為他的中學生涯留下難忘回憶。

黎紫晨 中五
東華三院聯校運動會400米、800米雙金;學界400米季軍及800米殿軍
黎紫晨自小三已接觸短跑,她以往主項是跨欄,但性格較膽小,跨不過心裡的障礙,後來李Sir認為她有潛質,便在中三開始發展400、800米。紫晨認為練習過程辛苦,亦試過遇到瓶頸,但隊友及教練一直鼓勵,陪她捱過艱辛的訓練。她分享400米跑的箇中痛苦:「在最後100米一定很辛苦,我會告訴自己好快撐過,只是十多秒的事,努力擺手,看著終點就會捱過。跑完後臀部及大腿會非常痠痛,隊友會立即幫自己脫掉跑鞋,拍打肌肉,帶走累積的乳酸。」對她而言達港青培訓標準非常鼓舞,但這些田徑為她帶來的美好回憶,以及努力的過程才最有意義和價值。

馮貝惠 中一
聯校及學界400米冠軍、平學界400米紀錄
馮貝惠起初的主項是100米,但成績不突出,教練認為她後程較快、有耐力,於是她下定決心轉練400米。隨即她便迷上400米:「我覺得跑一整圈很有型,很喜歡在300米出彎時,作最後衝刺的感覺,好爽!」貝惠的爭勝心很強,「每當訓練苦不堪言時,我都靠『好想贏』的心態堅持,或者會回想以往比賽的好成績,加上隊友的支持、鼓勵、關心,一起哭笑,自然便會捱過。」她在D1學界跑出平400米紀錄的58秒64(同一紀錄為協恩中學鄭芷殷於2022年創下),原本她也報名參加200米,但李Sir讓她專注於破400米紀錄,因此她很感謝教練,「我也很感謝學校提供豐富的訓練資源,令我取得好成績,感覺之前的辛苦訓練沒有白費,努力有回報,我希望挑戰在中學生涯打破香港紀錄。」

Text:Keission
Photo:Jack、Ah Lam、Hermann Chu、Samuel Lee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3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