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本地公路單車手於香港出路較少,另外只留在香港訓練,要達到世界級水平也幾乎不可能。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投放資金培育香港單車運動員,成立SHKP Supernova車隊,為香港單車界帶來改變。其中一個直接的方法,就是協助有潛力的年青車手加入海外職業車隊,把握黃金時期接觸高強度的賽事,胡俊賢和倪仲麒都在計劃支持下分別於西班牙和澳洲隨職業車隊訓練。

然而,未能得到如上述提及的大機構資助,家中經濟能力又非優厚,但眼光又放在加入海外職業車隊、以達到更高水平的追夢者,逐夢過程殊不簡單。前香港青年公路單車隊代表梁庭瑋,分享了與各地職業車手交流後所得到的資訊,以及兩次自資旅歐訓練後的體會,或多或少能讓大家更了解本地公路單車運動員的逐夢辛酸。

海外訓練之必要性

濕熱天氣

困擾香港不少運動項目的訓練,必然是濕熱的天氣。運動員的體力花了不少在適應熱天氣之中,以致影響訓練時的質素,室外進行的公路單車當然也不例外。

路段種類少

車手需要適應不同路段,以培養應對不同路況的觸覺及體力,如沒有側風大的路段、沙地及綜合地形的路段。再高水平的考慮,就是欠高海拔的路段。

欠缺合適山路

長途的爬坡,是有成效的單車訓練。香港最長程的山路是大帽山,全程雖然有約十公里長,但完成頭五公里(經過扶輪公園)後,後半段斜度大約在十度之高,斜度太高而致令腳頻被限制,令車手不能彈性地安排訓練。同時大帽山多車,意外亦不少,有一定危險性。

地少人多

香港燈位較多,人口亦較稠密,交通與人流頻繁,難進行長時間連續的訓練。

亞洲鄰近地區訓練的限制

先天性的多重限制下,車手只留在香港的訓練受限,如目標放在世界級水平,赴海外訓練是必須的。而作為世界公路單車中心的西歐,單車文化最濃厚,有最多的職業車隊,並吸引世界各地頂級車手定居,當然是最理想的旅居地點。不過,如在資源及金錢緊絀下,旅歐有一定難度,亞洲鄰近地區又有否提供合適比賽和訓練環境的地點?

台灣



•台灣冬訓是不錯選擇,特別是台中氣溫穩定,而且有不同類型的路段,如希望爬大山就有大雪山,長途的平路則有往南嘉義方向的海邊路段,日月潭則是丘陵路段。
•操相同語言、相若文化,相對容易溝通,便於適應生活。
•物價水平不高。
•競賽文化不濃厚,而且較高水平的車手都已赴歐訓練,甚或經已與歐洲車隊簽約,以致當地比賽的強度有限。


墨爾本



•多華人聚居,較易適應當地生活。
•比賽頻繁,多則能夠於一星期內參與四個比賽。
•賽事較短程,通常為一個小時限時繞圈賽,途程為三至四十公里,距離與正式公路賽有很大差異。不如歐洲的賽事般,六十、九十甚至超過一百公里,車手從中培養實力。
•沒有大山作訓練之用,大城市的性質也較多車輛行進,不便訓練。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鄰近地區選手加入歐洲車隊的機會

前文提及過,在新地的幫助下兩位香港年青車手得到赴歐隨車隊訓練的機會,未來說不定有更多的例子。但現階段為止,香港車手要得到這些機會也非容易。對比兩個亞洲的地區,他們的選手相對有更多渠道加入歐洲車隊。

日本人憑往績,於歐洲已建立一定的聲譽,令車手相對能獲得車隊的信任從而得到一紙合約,例如新城幸也和福島晉一在歐洲公路單車界有相當好評。另外,言語及實際能力也是一種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即使語言能力相對香港差,但現時日本選手的實力已是亞洲頂級,憑實際表現也能與當地頂級車手融入及得到認同。

日本一些品牌相當支持車手加入歐洲車隊,例如曾代表日本國家隊出戰UCI世錦賽(UCI World Championships)的藤村一磨,就得到Nippo保送加入法國馬賽的職業車隊LA POMME MARSEILLE,並被安排居於寄宿家庭,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照顧,亦有經理人協助適應當地生活、建立人際網絡,更會與選手討論訓練進度和回顧比賽表現等。

談到企業的支持,台灣的單車工業遠遠比香港成熟,代工生產不少世界知名品牌如Merida和Giant的車架,因此也能作為附帶條件贊助或保送台灣車手加入歐洲車隊,令一些暫時未達歐洲車隊水平的車手也能獲益,藉以提升水平。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庭瑋曾跟隨南非教練Darrel Fitz-Gerald,於其設立的運動科研中心Science to Sport訓練和進行測試

業餘選手旅歐選擇的考量

在香港車手得到更多企業的支持前,如車手依然希望赴歐追夢,選擇地點時則要因應不同需要,考量不同的因素,到合適自己條件的地方進行訓練和參與比賽。單以單車強國法國為例,不同地區已有截然不同的特色:

•不同區域有不同車隊數量,北部明顯較多,南部較少,而車隊的水平亦有分別。
•不同地區山的數量、山的最高海拔高度也有所不同。
•南部多山且多比賽,但物價高昂。
•在較多山的郊區,配套相對城市較少,生活相對不便利。
•身材較高、體重較重,定位是主攻平路的車手,選擇比利時和荷蘭,甚至比法國更合適,而且語言障礙的問題影響較低。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以下兩個是單車文化濃厚、流行的旅歐訓練城市,從這兩個例子能認識更多旅歐選擇的考慮因素:

法國北部城市魯昂

•有不少廣闊的麥田,需要在側風施加的阻力下行進,車手能更有效地訓練保持核心穩定的能力,同時提升對操控單車的感覺,是香港難以提供的環境因素。
•地形相若,大部份都為平地及廣闊的直路,訓練變化少,而且沒有高海拔的山供訓練,最高海拔只約三至四百米。
•當地及周邊城市舉辦的比賽頻繁,一個星期甚至能參與四場比賽之多,而且水平適合市民精英及市民車手。
•作為法國諾曼第區首都,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及火車往來巴黎至該地。諾曼第區內的交通網亦發達,不少能開至130km/h的高速公路,方便車手駕車到區內不同城市參賽。
•冬天時相當寒冷而且有雨,影響訓練成效。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西班牙東部城市基朗拿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城市的居住居域位於低海拔,但郊區有十多座高海拔的山路,而且途中沒有燈口,能夠連續不間斷地訓練五至六小時。
•沒有多餘路段,能作出高質量的訓練。例如一上山路便有連續十多公里只有3%至4%斜度合適訓練的路段,能進行高速度的爬山訓練;也有需要連續十多分鐘過彎的路段,能作出具質量的過彎技術訓練。
•從城市往來山路已有一定的距離,到達山路已消耗一定體力。如要完成一個有質量的訓練,全程可能快則需要三至四小時,甚至需要六至七小時,因此車手本身要具備一定體能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率的訓練。
•單車歷史濃厚,眾多職業車手聚居,輕易便能在城市中遇上奧運三甲及亞錦賽冠軍等水平的車手,能透過交流增進知識。
•城市生活購物方便,物價不高。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Rocacorba Cycling

業餘身份旅歐的整體難度

日常計劃

自行斥資及計劃旅歐訓練,需具備安排生活的能力、生活常識及適應力。以最快時間熟識一個地區,如當地民風、交通和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滿足飲食需求,以致不影響作息時間,從而不影響訓練質素。除了新的旅居地點,也要對自身身體有相當理解,從而更有效地滿足身體的恢復要求等。

語言能力

與一些水平比自己高很多的車手交流和學習,需要他們包容自己的缺點,因此以相同語言溝通的成效會不同。如目標希望在旅歐訓練過程中,尋求加入車隊,有效的溝通便更加重要。

心理調節

自我能懂得調節心理,如面對失敗時調整以應付下場賽事,或懂得作適量調節而不讓運動過份投入而影響思緒,繼而影響作息。於香港有一定水平,但在歐洲高水平的世界,很可能需要不斷面對失敗,因此懂得承受挫敗感是必要元素。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庭瑋心聲

「以上都係我用時間、金錢同汗水所換返嚟嘅心得。單車賽事經常都關乎到冷靜嘅判斷同埋冒險嘅出擊,我觀察到車手有樂天嘅性格,會比較得心應手。而樂天嘅個性,再加上對單車有足夠嘅熱愛,先可以跨越到喺歐洲面對高手嗰種失落感,接受自己喺世界舞台入面嘅渺小,然後再努力喺挑戰當中尋找樂趣,享受旅歐訓練生活嘅每一個時刻」

淚與汗交織!自資旅歐單車訓練心得|Pro Special

Text:Leo
Photo:Alfonso、網上圖片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1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

購買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