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成功教練總是中場球員?|白界線外
為何成功教練總是中場球員?|白界線外

執筆之時,24/25球會級賽季尚未正式展開,回顧去季歐洲五大主流聯賽,發現五支冠軍球隊中,主教練不但全是「踢而優即教」的球員,而且當中四人在球員年代是中場球員。
在職業足球世界中,球員退役轉型成為教練是常態,但近年球壇的一個新現象是,似乎近年比較有成就的教練中,球員年代曾任中場球員的佔大多數!就以剛過去的2023/24球季為例,在歐洲五大主流聯賽的冠軍隊教練中,除意甲冠軍國際米蘭的主帥施蒙尼,恩沙基在球員年代是前鋒外,其餘四大聯賽冠軍教練,西甲皇家馬德里的安察洛提、英超曼城的哥迪奧拿、法甲巴黎聖日耳門的路爾斯.安歷基及德甲利華古遜的沙比阿朗素同是中場球員出身,這個趨勢是否有跡可尋?

兩位近年炙手可熱的主教練,阿仙奴的阿迪達(左)及利華古遜的阿朗素均是中場球員,二人少年時更是隊友!(網絡圖片)
球員位置功能大不同
中場球員轉型教練有先天優勢
與其餘位置球員相比,中場球員轉型教練有一個先天優勢,就是他們在球員年代的角色需照顧進攻和防守,比起如只需關注把球送進網窩的前鋒,或保持不失球的後防或門將球員比較,對球賽的閱讀能力的要求已大有不同。此外,由於中場球員往往在球隊中負責串連隊中各球員,對其餘位置的功能必須有一定認識。而在不同功能的中場球員中,擔當防守中場或墮後組織者角色的中場中路球員當教練會有更大優勢,因為這位置要求球員擁有「上帝視角」,知道隊中十位隊友(甚至敵方球員)所處位置,擁有這種大局觀的球員轉任教練後,能比其餘位置出身的球員更易勝任。
當然不是說非中場出身的球員轉任教練不能成功,但了解各位置踢法或要求是現今頂級教練的基本條件。有趣的是,法甲冠軍巴黎聖日耳門的教練路爾斯.安歷基,球員年代雖然主要擔任進攻中場,但亦是著名的「通天老倌」,差不多能飾演球隊任何角色,這種經驗相信亦是他的成功之道。各位球迷亦可留意,在芸芸球員位置中,守門員能成功轉型成為教練實屬少數,過往只有意大利鋼門索夫算是較為成功例子,現在英超二十支球隊中,亦只有韋斯咸的盧柏迪利及諾定咸森林的紐奴是門將出身。

論球員年代成就,世界盃冠軍前鋒亨利(右)比從未入選國家隊的中場球員阿迪達(左)為高,但教練仕途則相反!
球員年代特質,反映執教風格
最近十多年,足球戰術隨著資訊及科技發展而變得極度科學化及系統化,而當中的簡單共識是「得控球、得天下」,能在球賽中憑控球是取得球賽主導權,令取勝機會增加的最佳方法。這個戰術走勢的始作俑者,正正是2009年在巴塞隆拿以這種當年極具顛覆性的踢法取得成功、中場球員出身的哥迪奧拿!哥迪奧拿球員年代正是一位擅於傳送的「6號位」球員,更有趣的是,哥迪奧拿身體條件並不特別出眾,在球員年代能取得成功,主要是憑藉其傳球及閱讀球賽能力。當他轉任教練後,主張以傳球為主的踢法絕不出奇。
控傳踢法當道
懂得傳球成為教練必要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戰術的不停演變及進步,球會級賽事與國家隊賽事的戰術要求相距越來越大,國家級球隊往往未能踢出如球會隊伍般講求全隊合作的高強度迫搶踢法,反而戰術日見保守,剛完結的歐洲國家盃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有趣的是,決賽球隊西班牙及英格蘭,主教練均是防守球員!這是否亦反映球賽性質與對主教練於球員時代的特性具相連性?
Text:陳祉俊
Photo:資料圖片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