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職業網球(ATP)的排名制度|網球全攻略
男子職業網球(ATP)的排名制度|網球全攻略

黃澤林在邁亞密公開賽首次闖入主賽圈,成為香港首位闖進ATP 1000大師賽的本地球手。他獲得賽會給予外卡參加外圍賽,在外圍賽先後擊敗兩位世界排名前100位的球手(法國球手Hugo Gaston及印度球手Sumit Nagal)進入主賽圈。雖然他在主賽圈首輪不敵世界排名第35位的塞爾維亞球手Laslo Djere,但所得到的積分令黃澤林由排名212位躍升至第192位(更新於2024年4月1日),屢創香港網球佳績。
我們除了支持黃澤林未來繼續爭取好表現外,亦不妨了解下男子職業網球ATP的排名制度。
職業網球排名的演變
儘管現代網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但其實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是沒有正式的排名制度。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數家英國著名報章開始刊登有關職業網球的排名。當中由著名網球記者Lance Tingay所列出的年度十大網球選手排行榜更被視為參考指標。
隨著1972年職業網球協會(ATP)的成立,首次以電腦化的方式制訂男子職業網球排名,從而簡化參賽標準。歷史上首個男子單打世界排名於1973年公佈,由羅馬尼亞球手Ilie Năstase成為第一位ATP男子單打的世界第一。事隔三年後,首個男子雙打世界的排名於1976年公佈。
最初,排名制度是根據球手平均成績計算世界排名。從1990年開始,為使制度更為公平,排名制度改為以「最佳」賽事計算世界排名,雖然制度曾有稍微的調整,但賽制大致上都一直沿用至今。
如何計算ATP世界排名?
ATP世界排名是根據球手過去52週內在ATP認證的男子單打或雙打賽事所獲得的積分。然而,這並不代表參加愈多比賽的球手在排名上佔優,因為計算在排名的賽事數量是有上限的。以往只會計算14個賽事的最佳成績,直到2000年改為18個賽事,由2021年開始增加至19個賽事。
因此,如果一位球手在過去52週內共參加了21個比賽,排名制度只會計算他在該時間範圍內取得最佳成績的19個賽事。在理想情況下,一位排名前30名的球手預計將會首先從四大滿貫、八項強制性ATP 1000大師賽獲得排名積分,再從ATP盃、蒙地卡羅 (ATP 1000) 大師賽、ATP 500巡迴賽、ATP 250巡迴賽、ATP挑戰賽或 ITF巡迴賽中計算7個最佳的比賽成績。
當完成賽季最後一場的ATP賽事後,世界排名前八名的男單及男雙球手將會符合參加ATP年終賽的資格。ATP年終賽亦被視為對他們的第20個賽事的獎勵,他們從賽事所獲得的積分也會計進他們最終的排名。
*特別情況:如果該賽季出現有一位球手是排名第8至20名,但他奪得大滿貫的冠軍,則他會以第八名進入年終賽。如果該賽季同時出現兩位相同情況的球手,則排名較高的球手以第八名進入年終賽,排名較低的球手成為候補球手。


ATP排名積分分佈
四大滿貫是ATP網球賽事中積分最高的比賽,包括澳洲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
在ATP年終賽以不敗成績取得冠軍的球手或組合,他最多可以取得1500分,包括三輪循環賽每場200分、半決賽獲勝的400分及決賽獲勝的500分。
ATP 1000大師賽共有9個賽事,包括印地安維爾斯、邁阿密公開賽、馬德里公開賽、意大利公開賽、加拿大公開賽、辛辛那提大師賽、上海大師賽、巴黎大師賽和蒙地卡羅大師賽。對於任何符合資格參加ATP大師賽1000賽事的選手或組合,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如受傷或個人原因,否則都必須參加除蒙特卡羅大師賽以外的所有賽事。如果參賽人數較少,參加64強的選手將獲得10分,而不是30分。
接下來是ATP挑戰賽175、125、100、75、50的賽事,隨後是ITF巡迴賽$25,000、$15,000的賽事。ATP盃比賽也可以累積積分,這是自2020年開始的國家隊際網球比賽。
冠軍 | 亞軍 | 4強 | 8強 | 16強 | 32強 | 64/128強 | |
大滿貫 | 2000 | 1300 | 800 | 400 | 200 | 100 | 50/10 |
ATP年終賽 | 1500 | ||||||
ATP 1000大師賽96簽 | 1000 | 650 | 400 | 200 | 100 | 50 | 30/10 |
ATP 1000大師賽56簽 | 1000 | 650 | 400 | 200 | 100 | 50 | 10 |
ATP盃 | 1000 | ||||||
ATP 500 48簽 | 500 | 330 | 200 | 100 | 50 | 25 | |
ATP 500 32簽 | 500 | 330 | 200 | 100 | 50 | ||
ATP 250 48簽 | 250 | 165 | 100 | 50 | 25 | 13 | |
ATP 250 32簽 | 250 | 165 | 100 | 50 | 25 |
冠軍 | 亞軍 | 4強 | 8強 | 16強 | 資格賽第二輪 | 資格賽第一輪 | |
ATP挑戰賽175 | 175 | 90 | 50 | 25 | 13 | 6 | 3 |
ATP挑戰賽125 | 125 | 64 | 35 | 16 | 8 | 5 | 3 |
ATP挑戰賽100 | 100 | 50 | 25 | 14 | 7 | 4 | 2 |
ATP挑戰賽75 | 75 | 44 | 22 | 12 | 6 | 4 | 2 |
ATP挑戰賽50 | 50 | 25 | 14 | 8 | 4 | 3 | 1 |
ITF巡迴賽($25,000/ $25,000+住宿) | 25 | 16 | 8 | 3 | 1 | ||
ITF巡迴賽($15,000/ $15,000+住宿) | 15 | 8 | 4 | 2 | 1 |
資料參考:ATP Tour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