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歲月|跑道同遊

友情歲月|跑道同遊

友情歲月|跑道同遊

漫畫成功法則 長跑亦堪借鏡

有人觀察到,著名日本漫畫週刊《少年JUMP》的成功黃金法則是「努力、勝利、友情」。就是說,這本刊物當中不少作品之所以後來成為一代經典,例如龍珠、男兒當入樽、海賊王等等,都是因為這黃金法則,令讀者追看時過癮,而掩卷後仍能回味再三。

其實長跑這回事,跑友間經常念茲在茲的四個字「長跑長有」,又何嘗不是繫於同一「黃金法則」?

「努力」:這是最顯而易見的了。長跑要達到特定目標,離不開日以繼夜的努力。跑齡長一點的,更體會到所謂努力絕不能「死牛一面頸」、一廂情願地付出。真正要努力得有效率,要搔得著癢處,必須透過思考及嘗試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案,又要注意休息與保養。可以說,冷靜下來思考的難度,絕不比天天堅持穿起跑鞋練習來得容易。就像櫻木花道,雖然口口聲聲常將「我是天才」掛在嘴邊,但實際上卻是暗地裡不斷努力的典型。當我們連自稱天才都不敢時,還有任何不努力的理由?

「勝利」:所謂勝利,都主要是由自己定義。以長跑來說,對於新手來說,能夠從天天躲在家中吃雪糕煲劇,變成每星期到街上跑兩三次已是一種揮別舊日自己的勝利;但對於資深跑手又自覺有條件的,可能要在馬拉松跑進三小時方算圓夢。正因為勝利由自己定義,一些階段性的勝利,例如十公里跑進了某個時間,例如終於完成了一次半馬,都是一些甜頭,支撐我們繼續甘心付出努力。正如孫悟空,總不會一下子就蛻變成「超級撒亞人4」的。

「友情」:有些跑友廣結善緣,每次練習都眾志成城,這是一種熱血,也是變相的相互監察。有些跑者(如我)經常獨跑,但總不乏機會在長跑路上體會友情力量。小至偶爾在路上迎面見到跑友的一聲問好,大至舊日死黨給你說服了「入坑」加入長跑世界,一起遠赴海外體驗異國馬拉松的風光,這些點滴都使長跑那血汗的路上多了一份甘甜。如果老友能夠像佐助與鳴人那樣發展成帶有比拼意味的戰友關係,那更是不可多得的良緣。

友情歲月|跑道同遊

I型人也有團跑時

以目前流行的說法,我應該是「I型人」。據說是性格傾向關注自己內心世界,較喜歡獨處的人。

回想起人生幾十年,自己也似乎真的如此,而且越大越明顯。所以我常以「自閉」自嘲,練跑也多數「自私跑」。

但有些事情,總在你最沒料到的時候出現。某天,久違了的青春忽然敲門。

某日突然收到一個PM:「你記唔記得我呀?我係你中同,上次比賽見到你……」(下刪一千字)就是這樣,一個訊息,加上跑步牽引,就讓我和幾位多年沒見的中同重新聯絡。

昔日同窗重遇,當然談到中學的點滴,尤其是體育課更是「回味」不已—那位綽號「黃秋生」的體育老師如何使人叫苦連天、自己如何以扮病報稱M痛等理由避開體育課……在多年後的今天,大家自發跑約十幾公里後憶起這些往事,絕對是萬分諷刺!

以往千方百計迴避上課的「體育逃兵」,在周日竟然不睡賴床、天濛光就相約跑步,還要邊跑邊談比賽經驗、裝備購置、課表安排等。加上自己自問對母校歸屬感不強,同學聯絡從來隨心。能與昔日同學仔重新並肩,不得不感慨命運的劇本實在峰迴路轉,叫人意想不到。

有人說:「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以今天的生活模式來說,「一群人」不一定要面對面,網上相會也能改變不少體驗。例如不少人認識我和跟我討論,也是通過社交媒體。無論是練習路線還是跑步經驗,與人多交流總會令自己更有力跑下去。

「走得遠」不只是距離,也可以是年月。所以每遇到新跑手,我都會建議他們不妨多團跑,不需要太在意自己跑得不夠人家快。真的,多年前我都在意過,但原來到頭來是自己過慮。一群人,總會有許多歡樂感動,為你下次穿起跑鞋找到依據。

Photo︰蝦叔、蝦嫂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