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用心之必要|Side Story
同行用心之必要|Pro Special

黃志輝(左),跑齡26年,十公里PB ~1:15,全馬PB ~5:15。
鄭子健(右),跑齡20年,十公里PB 39’30”,全馬PB 3:08’49”。
相約聾人跑友黃志輝(Jeff)和鄭子健(Jason)做訪問,找來手語翻譯Herman幫忙,「對談」過程他們很專注地望著對方打手語,有時更表情豐富——對他們來說,專注是溝通之必要。他們在聾人中心相識,先後加入由聾人和盲人組成的猛龍長跑隊,今年將各自組隊代表猛龍出戰毅行40公里,與盲人隊友的溝通,更有其用心之必要。Jason表示:「如果是我獨自去上山訓練就沒有意思,因為我本來已熟悉路況,練習試路是為了讓盲人隊友感受不同路況,了解怎樣和他們溝通。」Jeff是猛龍隊開朝元老,自覺與盲人隊友一起跑更有意義:「能夠一起在限時內完成是很開心的,隊友慢,我就跟他一起慢,我們要一起衝線!」

共同語言之必要
Jeff一直熱愛運動,二十二歲左右因為覺得自己身形太瘦,便開始做健身,過了一兩年便愈來愈健碩,他笑笑地指自己就是貪靚,見到健身成果可以保持很好的身形,便更有動力堅持,連飲食和作息也開始調節,會喝很多牛奶和食蛋補充蛋白質,不過更重要是能保持健康:「身形和健康都同樣重要!」他指當時他應是首位參加健美比賽的聾人,表情相當開心自豪。他在學健身時和教練透過手機打字溝通,又會留心觀察教練示範和身體語言,以讀唇輔助理解;後來健身室老闆提議他教健身舞,開拓了Jeff的想像:「我聽不到音樂,但都大膽去試下學跳舞,還買了個助聽器讓自己可以聽到節奏。其實我們可以聽到一些音頻,或透過地板震動感受到節奏,所以隨著音樂跳健身舞也不是很難想像!」
運動令Jeff一直享受其中,感受到和健聽人士並無二致的快樂,也因此令他學會很快便能摸索出和不同人的溝通方式,當然包括無法「閱讀」手語的盲人:「盲人靠說話溝通,我們卻不能說話,只好用觸碰手和膊頭等方式傳達簡單的手勢動作示意,例如讓他摸著我的手跑,便會知道我想跑快一點或是慢一點,或者我用手圈著做喝水手形,他摸到我的手便知道。」 今年共有六支隊伍代表猛龍參與毅行者,而他和Jason分別在兩個隊伍擔任領跑員的角色,幫助不同步速的隊友:「四人一組的毅行隊伍中,我們通常有一至兩位聽障跑手、一位健聽的組長輪流領跑。平日練習都是一大班人,跟著團隊可以帶多些盲人去海外比賽,順便旅行,我們已經去過韓國、日本、台灣和澳洲,很開心!」Jeff今年八月剛退休,便先後去了趟法國、英國和泰國。

Jeff及Jason和猛龍隊一起參與本地及海外比賽。

Jeff及Jason和猛龍隊一起參與本地及海外比賽。
領跑者之必要
毅行者規定四人一組必須一起衝線,而對於他們這些盲聾組合來說,這更是必備條件,Jason補充:「絕不可以突然丟下他去廁所,要事先溝通好手勢先知會隊友。我們領跑時會以繩拖著盲人牽引方向,一般來說聾人跑手在跑平路時已習慣為盲人領跑,合作得很好,但在山上就要留意樓梯級或凹凸地面,我們未必能及時告知盲人,所以盲人會跑得辛苦好多,有些路段由健聽跑手領跑就較安全。」
Jeff已是第三次參與毅行者,而且今年首設40公里距離,對於曾跑過多次全馬的他和Jason來說都算輕鬆。Jason的全馬最佳時間接近三小時內,成績非常不錯,對路跑相當有信心:「細個是個肥仔,便做很多運動如打籃球和划艇,那時在學校必須參加一個田徑項目比賽,我報了100米,結果比賽當日跑第尾⋯⋯之後想攞牌便繼續報名比賽,800米、1500米、推鉛球都得到前三名,很開心。後來喜歡上跑步,是因為裝備簡單,穿上跑鞋就可以自己隨時去跑,很方便。」
至今,Jason在住所附近每星期練跑約三晚,有時假日會練長課,跑步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當猛龍隊需要他加入毅行隊伍,他亦當仁不讓:「今年三月左右就決定報名,因為我十多年前就參加過毅行者100公里,我想這次只有40公里應該會輕鬆點吧,和隊友練習都感覺很有信心!」他第一次參與毅行是和另外三位聾人朋友組隊,大家都很熟悉對方,很有默契,而今次他和盲人隊友就需要多點時間磨合,例如他會捉住聾人的手去摸大石,讓他知道要繞過擋路的石頭;有樹枝的地方要按著他的頭提他低下頭避免撞到;避免讓樹枝勾掉他的東西等等:「和盲人練跑便是要不斷觀察他們的需要。」

Text:Nicole
Photo:Lucien, 受訪者提供
Interpreter:Herman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11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