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帆船初體驗|體育育人
學界帆船初體驗|體育育人

在電影《驚濤颶浪》中,描述主角因為風浪遇險,導致帆船桅杆斷掉,在茫茫大海飄浮,緊張刺激,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曾幾何時,帆船被認為是有錢人的活動,要經長途跋涉的路程才能參與,但如今交通方便,總會亦投放更多資源,加上有心人的支持,帆船運動近年在學界迅速發展。去年底,我校派出兩班學生,參加由清水灣俱樂部帆船會安排的活動,讓學生初次體驗這項運動,親親海洋。

導師在船上講解操作的原理。
帆船體驗日
半天的體驗日,學生可了解帆船的基本操作,在導師協助下,有機會嘗試升帆,一嘗乘風破浪的感覺。帆船和遊艇最大的分別,在於遊艇多以柴油和發電機推動,而帆船則主要以風力發動。
學生先聽導師講解一些有關帆船的操作及指令,示範如何組裝整艘帆船,學生上船後,會成為助手,協助導師控制方向,有機會接觸帆船,彼此互動甚多。但畢竟時間不多,加上是體驗性質,學生在船上的時間有限,還有由於在十二月天氣寒冷,學生參與的反應未如理想。

清水灣俱樂部帆船會將帆船引入學界。
帆船一級課程
帆船會於大考過後,經過面試挑選出五位學生參與免費體驗活動。老實說,夏日炎炎,最適合開帆船出海,在水中隨風飄,陽光下享受慢活。
Level 1課程需要兩天,學生上身建議穿著寬鬆、防曬的運動服飾。由於活動主要在海上進行,帆船不時在途中傾側,或會令座位非常貼近水面,有機會翻船而掉下水,因此學生全程必須穿上救生衣;由於被帆杆撞到頭的可能性存在,學生全程都必須戴上安全帽。

學生在碼頭學習簡單的操作。
帆船簡單操作
帆船有一支主桅杆,使用的是三角帆,用作推動船隻,方便一個人操作,最早出現在阿拉伯帆船,好讓帆船可以迎風航行,而不同形狀的帆有不同特性,適用於不同情況,而船舵則用來控制船的方向,是學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大多數單桅帆船都配備一面前帆,卷在主桅杆上。J1、 J2、J3用來表示不同尺寸的前帆,號數越大面積越細。大的前帆適合順風和細風條件下使用,而小的前帆就適合迎風和大風下使用。

上帆船理論課。
學好基礎理論
帆船的動力來自帆,學生要掌握好帆的角度,以及控制好推拉舵。尤其在初期,學生透過在課室介紹相關理論,然後在教練指導下落船實踐,循序漸進。首先二人合作,各自負責拉繩、掌舵。
訓練基地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除了讓學生接觸和認識不同類型的船,也讓他們有機會持續訓練和比賽,為推廣帆船出分力。

半天的體驗讓學生了解帆船的基本操作。
學生感想
阿軒分享帆船的經歷

F.3 劉同軒
阿軒感謝教練悉心教導和提點,除了讓他開拓對帆船運動的視野,透過學習揚帆破浪,也更理解物理的科學思維。阿軒認為要控制好帆船,考驗個人對風向的觸覺,過程中能不斷自我提升。
F.2 馮一正
經已獲得帆船一級運動認證的一正,相隔多年再度參與,他表示航行過程中面對浩瀚的大海,深刻體會到冒險與挑戰,遇到風浪時,學會怎樣化危為機,靈活應變,作出果斷選擇,讓自己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
Text、Photo︰何海濤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