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不同的人,會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理解,得出各異的認知和結論!正如出身自和睦及健全的家庭,與來自破碎家庭的人,對「家庭」的解讀也必定有天淵之別!提起「氣功」,有人深信氣功有效,亦有斷言騙人!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湖南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導引練功圖

氣功是什麼?

「氣功」在古代有各種的稱謂:導引、吐納、煉丹或修道等。氣功鍛煉包括呼吸、姿勢、意念,透過調身(姿勢和動作)、調息(呼吸)、調心(意念)的鍛煉,以增強自己能量與健康的方法。氣功派別眾多,大概有幾百種,歸納為以下六大範疇:

1 儒家氣功:以攝生養氣、修心養性為主。
2 醫家氣功:以治未病、保健治身為主。
3 道家氣功:重在修煉功夫、修心煉性、清靜無為為主。
4 釋家氣功:以悟性、煉心、超脫、空無和明心見性為主。
5 武術氣功:以禦敵防身、鍛鍊武藝和武功表演為主。
6 民間氣功:以簡單易學、功法單純、各有所重為主。1

「氣」字的定義相當廣泛。「氣功」的氣,並不單指呼吸,更是指生命中的元氣和能量,也就是人體發出的電磁場信息,在地震災區採用的「生命探測器」,就是探測人體所發出電磁場信息的工具;人的元氣和能量耗盡,沒有氣息,沒有電磁場信息,也就是壽終正寢。中醫學就氣的分類為元氣(先天之氣)、宗氣(後天之氣)、營氣(行於脈中)和衛氣(行於脈外),統稱為真氣。「氣滯則痠,血瘀則痛,不通則痛,痛則不通」,血氣不通是病灶的開端,恆常有規律做適量運動,行氣活血,對「治未病」和保健養生,都有裨益。

「氣功」可分靜功、動功、意氣功等,既可養生,也可治病和調適身心,舒筋活絡,唯本文主要探討「氣功」在武術方面的關係。值得一提,坊間許多「術士」以「氣功」之名譁眾取寵或騙人,例如:隔空打人、空中採藥、意念取藥、意念移動錢幣等,皆不可取信。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典型氣功盤坐

武術氣功

武術搏擊時,發重拳和猛踢等高爆發力的動作,需要瞬間呼吸法,以極短時間爆發出力量的呼吸方式,可以即時憋緊腹部以猛力短促吐氣2;這種短促的呼氣,許多武術諸如空手道、跆拳道、南拳、西洋拳和泰拳在發招時都會聽到「喝」聲或「殊」聲,聲音愈響亮,勁道愈高!軀體核心若能劇烈增壓,核心穩定性就可以提高,當中軸穩定性提高,四肢發出的力量就會增加。

人體的腰椎位於腹腔後壁,整個腹腔包裹腰椎的結構,也就是「核心」,這個結構,可視為一個柱狀體,底是骨盆底,頂面是橫膈膜,而圍繞柱狀體的腹肌和背肌等軀幹肌群,透過適當的呼吸法,可以幫這個結構加壓力,當腹腔內壓非常大的時候,整個柱狀體會變成一個類似剛體的結構,這個結構剛好保護了腰椎。就等於向一個瑜伽球灌氣,當氣體還未充滿球內的時候,瑜伽球是軟的,是可以壓扁和變形的,但當打滿氣時,瑜伽球會變得非常堅實,人躺在球上都不會把球壓扁。所以許多練習胸腹抗打力的武者,深吸一口氣憋著,繃緊腹部,令抗打能力大幅提高。這也解釋了不少氣功大師,在表演時,叫壯漢猛力拳擊其腹部,絲毫無損的原因所在。

職是之故,本來十幾公斤就可以壓垮的脊柱骨,在有核心內部壓力的保護之下,肩背負重數百公斤而不會壓傷脊柱骨,大力士高舉數百磅的槓鈴時,就是憋著氣;當核心有了這樣的壓力結構,四肢就能夠做出強而有力拳擊和腿擊動作。

極端相反的例子是,在進行負重深蹲作最大肌力訓練時,把肺裏的空氣呼掉掏空,你雙腳壓根兒無力站起來,因為核心的壓力減低,導致影響了腰椎的穩定性,勉強站起可引致受傷。

所以武術的發勁方式,主要都是透過巧妙的呼吸法,在出拳發招一剎那大喊一聲,在喊聲的短吐氣過程裏,核心的壓力瞬間升高,保護了腰椎的穩定性,腰椎穩定性提高,身體自然允許四肢做發勁的動作。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腹部受拳擊演練

群書論呼吸

看似人人都懂的呼吸,卻有群書論述;近年以呼吸方法為主題的出版物眾多,包括《健身者x運動員呼吸訓練全書》、《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內經呼吸養生法》、《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釋放創傷,從呼吸開始》、《橘子禪:呼吸,微笑,步步安樂行》、《讓身心回歸平衡的姿勢與呼吸調整法》、《呼吸為了療癒:全新的呼吸科學與醫學,透過清醒的呼吸,徹底轉化身心》、《呼:啟動筋膜自癒的開關》、《神奇的慢呼吸:不焦慮、心穩定,為身體「補氧」的呼吸》及《冰人呼吸法,我再也不生病》等等,雖然上述出版物內容未必有標榜「氣功」,然而氣功與呼吸方法有莫大關係,始終我們的存在,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不妨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呼吸。

氣功與武功|武意見

發力呼氣是各類武術的共通點 © Ah Lam

注釋
1 賀立維著《人體能量學的奧祕》,商周出版,2021。
2 急速呼吸與交感神經相關(打或逃)、而慢且深的呼吸與副交感神經相關;交感神經負責消耗體能(猛烈搏鬥或全力逃命),副交感神經(休息和睡眠)則負責修復身體,保存能量。

參考書目:
1 張振興著《氣功縱橫》,林鬱文化,1999。
2 何立安著《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遠流出版,2020。
3 賀立維著《人體能量學的奧祕》,商周出版,2021。

Text:Roger(羅振光)
hoto:Ah Lam、Waiking、網上圖片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