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的殘奧獎牌選手 吳卓恩|專題人訪 巴黎殘奧港隊最年輕代表,年僅14歲的吳卓恩於女子SB6級100米蛙泳,游出1分34秒15,首戰殘奧即奪得一面銅牌,超越1996年阿特蘭大殘奧T34-37級男子4×100米徑金牌得主之一的蘇樺偉,成為港隊歷來最年輕的殘奧獎牌得主。
自稱的運動員 馬學銘|專題人訪 攀樹師馬學銘Jason,另一個身份是攀樹運動員,他卻笑稱這身份是他「自稱」的。「我在香港是一個註冊攀樹師,但攀樹運動在香港很少人認識,或者在亞洲地區也是少人認識,不知道有攀樹這件事,甚至原來有運動競賽。」
李德能【論。球。道】 港足相隔半世紀再闖亞洲盃外圍賽決賽周,而且港隊打出激情不再龜縮後防,嘗試高壓又大膽用波,好像一片歌舞昇平。但實情是香港足球仍千瘡百孔,港青不同歲數組別出外全數落敗。人才流失,港足人口基數多但菁英卻少,當中問題繁多,筆者特意邀請李德能把問題娓娓道來。
堅持排球初心 - 蕭昌鴻|專題人訪 全世界的球類運動中,過去至今基本上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足球及籃球主導,當中喜歡觀看的人更佔了極大多數,這是不論中美或歐洲等地大城巿,還是香港這個細小地方,也是如此。不過,排球在香港近年亦慢慢愈來愈受歡迎,相信以下這位身兼香港代表隊球員、教練及排球學校創辦人多重身份,人稱「阿蕭」的蕭昌鴻,絕對是感受良多。
說籃高手高高手-籃球博士 張丕德 Peter 「大家好,歡迎收睇ESPN。」 相信你未必完全記得他的全名, 但喜歡看NBA的朋友, 一定會認得他的聲音—— 他可以說是NBA廣東話最佳評述員, 人稱「籃球博士」的Peter張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