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 · 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專心 · 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專心·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黃悅明博士是聖公會奉基小學的校長,一直推動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在學界推廣體育運動更是不遺餘力。跟他聊天,是不折不扣的「體育遇上教育」。

偶然發現的天份

說到運動,少不免提到他的愛兒黃澤林。對!澤林就是香港男子網球歷來世界排名最高的球員Coleman Wong。問到黃校長是如何注意到Coleman在網球運動方面的天賦?黃校長娓娓道來:「開始的時候很簡單,姐姐生病,讓五歲的Coleman頂替了預約的網球課堂,一個偶然,便把他帶進網球世界。有一次Coleman告訴我,教練發球過來的時候,他感到球速很慢,讓他可以從容反應,這令我聯想起足球小將瞬間靜止的畫面。Coleman能在比賽中感受到時間的靜止,並能精確控制球的方向,隨時改變角度,讓他在比賽中佔有優勢。九歲的時候,森柏斯的教練在香港訓練過他,發現當對手的球打過來,落地彈起的時候,Coleman的回應掌握得比當年的森柏斯還要好。綜合起來,讓我感受到他真的有點天份。」

讀小學的時候,Coleman已經常參與網球訓練,加上交通來回的時間,差不多九點才回到家中吃飯和做功課。Coleman自小就明白自己的生活模式,因此在學校找機會預先做好功課;知道沒有什麼時間溫習,只好上課留心一點。在學校專注於課堂,課餘時間便專心訓練,Coleman因而仍能保持良好的學業成績。中學課程相對緊迫,升讀拔萃男書院後,時間分配更吃力,幸好鄭基恩校長和老師團隊的支持,每次到外地比賽,總會幫Coleman收拾好功課,回來更幫他溫習,成績勉強趕上。

專心·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投身職業路

初中的時候,Coleman已經告訴父親決定投身成為職業運動員。黃校長衡量過現在的社會跟以前不同,運動員做到三十多歲差不多退役,但三十多歲後再讀書,還有很多機會,便同意讓他嘗試。

中學畢業前Coleman已獲得香港及外國多所大學的邀請,最後他選擇了香港大學。為了專注運動,他計劃拉長修讀時間,在運動生涯完結後才完成學業。黃校長認為運動不僅能讓Coleman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還能擴闊視野,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幫助,對個人成長亦有正面的影響。時至今天,Coleman在西班牙進行每天約六、七個小時的訓練。從IG看到,Coleman還是保持著開朗的笑容,非常享受。苦練而不覺苦,可見他對網球運動的熱愛和專注。

專心·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體育對教育的重要

談到教育理念,推己及人,黃校長認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學校應該提供多類型的運動讓學生選擇,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從而全面發展。每一項運動,對學生的身心靈都有好處,甚至發掘到他們的潛能。

黃校長最初任教中學的體育和數學,從中學轉到小學任教,是希望從基礎教育開始影響學生,享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黃校長強調運動訓練中的紀律和毅力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這些價值觀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可以發揮作用。

最後,黃校長對香港政府和相關機構對運動員的支持表示欣賞,包括提供教育和經濟資助,幫助運動員在運動和學業上取得成功。

/專心·專注 專訪黃澤林父親黃悅明|當體育遇上教育

黃悅明校長的教育理念

校長心聲

要達到全職運動員的理想,同學求學時期便要懂得在運動與學業間作適當分配,更要有周詳的計劃。感謝黃悅明校長跟我們分享了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個人經驗,強調運動不應該成為妨礙學業的藉口。專心和專注,是成功的關鍵,真的只是天賦嗎?運動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智力的參與,特別是在高水平競技中,策略和心態同樣重要,這些訓練帶給運動員的經歷,一生受用,足跟奪標的榮耀媲美。

Text:馮立榮
Photo:Conrad、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2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