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training, easy fight|柔之道
Hard training, easy fight|柔之道

香港柔道隊最近來了一位蒙古教練,我們叫他GBT,是他蒙古名字的簡稱。他剛剛退役,曾獲得世界賽第三名、亞運銀牌,亦在多個大獎賽中獲獎。
對於他的到來,大家都很期待。一方面希望能知道高水平的選手是怎樣訓練的,另一方面亦希望能使港隊整體的水平提高。一整隊強才是真正的強,大家一起進步更有意思。
無論是技術訓練和體能訓練,他都帶來了新的訓練方法。有一天他帶我們去跑樓梯,跑了兩小時有多,手腳並用,加上各種體能,完成後我只能躺在樓梯間,用力呼吸。過了一會,我向他說:「Today's training is hard.」他說:「Normal, normal.」原來有些時候,自己眼中的盡力,只是某些人眼中的起點。呼,咬住一口氣,我會適應下來的。
星期一的下午是體能訓練。他讓我們拿着一對壺鈴,進行各種動作。向上推、向外翻、向前拋、向後舉等等。做到其中一組,有一些運動員跟不上節奏。看見這個情況,他面無表情地說:「If you can't do this, why fight?」。運動員們只好低着頭,咬着牙關,繼續做。
完成了兩個多小時的壺鈴訓練,還要進柔道場進行大概一小時的技術訓練。當他宣佈訓練完結後,我們都癱在柔道蓆上,喘着氣。到拉筋時他說了一句「Hard training, easy fight.」嗯,是的。自信是從每日腳踏實地的訓練中一點一點累積的。刻苦訓練不代表練得好,但平時訓練能做到,在比賽中也有更大的信心去對付任何狀況。
「過程遠比結果重要。正因為每天那些行動,才有了今天的我。結果只不過是副產物罷了。」這是我在《排球少年》中很喜歡的一句話。凡做過的都是軌跡。虛心過好每一天。逐點逐點,一步一步,我相信滴水終能穿石。
Welcome to HK, GBT!
Text︰Tony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