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屯門牛梁兆華的牛角|Pro Special

    04/25/2024 - 18:35 by editor
    清早,在屯門新和里球場,梁兆華正在射三分球。他向前踏步,再後撤到三分線外,於空中投出一道優美弧線,球應聲入網。去年FIBA亞洲盃外圍賽有一幕,是梁兆華頂開防守的菲律賓球員,順勢後撤步投籃。哨聲響起,三分穿針入網。除了港隊籃球代表這個身份,梁兆華於2023年加入香港首支職業籃球隊——香港金牛籃球隊,與楊睿騏及許烜行成為首度進軍職業聯賽NBL的香港人。
  • 未生:連翊希

    07/22/2021 - 18:42 by editor
    連翊希除了在港隊練習,偶爾也會回到重劍的起點,她由小至大訓練的劍館。訪問當天,看到很多小朋友正在劍館內練習花劍,她感到欣慰,「以前學界可能只有10位選手,劍擊真的很少人玩,但看到近年開始流行,有少少感動。」連翊希自小在家人的栽培下,培養了不少興趣,但唯獨重劍跟著她成長,令她成為賽場上獨當一面的健兒。
  • 網球世家

    每人都有自己做運動的理由,有人為健康、有人為當中樂趣、亦有人喜歡接受挑戰; 縱然開始運動的原因層出不窮,唯運動予人的正面影響卻是世界大同,更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家庭之中難免有性別、年齡及經驗之分,唯林少偉一家四口都是狂熱網球迷,網球就成為他們家中的通用語言,亦成凝聚家庭的一大力量。「我們家中洗衣機每日都一定要洗網球衫,每日都有人打波,網球一定是我們的common topic,一講就好易溝通。」
  • 後起之秀 — 羅靖喬

    07/06/2021 - 10:19 by editor
    羅靖喬︰「若有留意三項鐵人和單車比賽的話,都不難找到我的身影,因為我喜歡挑戰各類型比賽,只是最後情歸單車這項目。我曾參加BMX、山路及練習公路單車,發現最吸引我的是山路單車,既考驗我的隨機應變能力,又可感受大自然的威力,不過較為危險。公路單車安全得很,但亦相對地悶,而且比賽完本上都精疲力盡。疫情之下,有時我也會疏於練習,特別是在跑步方面,但父親經常提點我應多加練習體能,才能提升我整體運動水平。」
  • LGBTx運動:投石者

    葉姵延(黑妹),向來因其羽毛球運動員身份而為港人熟悉,其女子單打世界排名亦曾登上第8名地位,羽壇成績備受關注。唯她踏入運動員生涯逾17年,亦跨過三十而立,準備退役之際,竟然再於體壇上引爆話題。「其實我無特別想公開(自己性向),之前都不時有post另一半的相片,相信不少人也猜到,那就不如公開吧!但也無想過好多電台新聞報紙也報導,我覺得大家都遺忘了我,但原來沒有(笑)。」無心之舉令黑妹以運動以外的方式登上頭條,尤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石頭激起浪花,而她亦期望借助運動員的影響力,鼓勵大眾勇敢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敢於面對真我。
  • LGBTx運動:承啟的浪花

    不約而同地,幾位受訪者都提及來年在香港舉辦的同樂運動會Gay Games,甚至以參賽為目標,可見「運動」追求公平的本質,對同樣追求被公平對待的LGBT群體來說意義重大,更希望藉此盛事的正面形象令普羅大眾對LGBT認識更多,扭轉有人將之視為「病態」和「污糟事」的陳腐思維和莫名誤解。這當中不得不提為香港爭取到主辦權,令香港成為首個舉辦同樂運動會的亞洲城巿的Dennis Philipse,他喜歡越野跑及運動,但意想不到來港定居會令他成為運動推手,承接社會風氣日趨開放帶來的機遇,推動折射出彩虹光的浪花四濺。
  • LGBTx運動:愛的激盪

    如果說精英運動員的堅持是出於對運動的熱愛,那麼業餘運動員對運動的愛更純粹:贏了比賽不會獲得獎金、資助或政府支持;而且就算是以「香港代表」的身份去外國比賽,也100%要自費。曾代表香港參加2018年巴黎Gay Games的劉漢森Ray,更在香港的私人工作室添置不少劍擊裝備,在同志群體中推廣劍擊運動。這一切只有一個答案,他說:「因為我鍾意劍擊!」由此激盪出他對Gay Games的投入與熱情。
  • LGBTx運動:球存同異

    愛情沒有性別之分,運動表現也不會因同性戀與異性戀而有差別,社會大眾對於同志接受度是否逐漸增加?創立Jam Live社群媒體的Jean和創立Wovehk 的Yvonne認為,世界本來就應是攣直共融,不應該特意分直女與同志。「因為中性的打扮,我們走進女更衣室經常被奇異的目光直視,以前更被誤會是男生而強行拉出來。不過社會正在進步,現在很少會發生這種情況,身為LGBT的一份子,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性少眾。」Jean和Yvonne決意成立香港第一隊LGBT女子籃球隊參加2022 Gay Games,這樣做究竟能否加強大家對性少眾的關注?正如黑妹的羽毛球班學員希望她開辦女同志班,籃球這種團體運動也許更能凝聚同志,由此了解同志希望在「同聲同氣」中獲得認同和歸屬感的想法可能最好不過;又或者,至少在團體運動以及大型運動會中可以令大眾對他們多一點認識,相信世界便能少一分誤解。
  • 板回一城 陳嘉瑩

    06/16/2021 - 14:48 by editor
    嘉瑩身為香港女子板球隊隊長,在教練和隊友之間擔當橋樑,了解及傳達各人的看法,努力維持隊內關係,因此板球隊在各人的維繫下,是一個窩心的大家庭。港隊女子板球目前全世界排名第24名,而嘉瑩認為自己的角色是加強隊內凝聚力,希望可以一齊為同一目標拼搏——把板球隊帶到全世界頭15名,打入世界盃!如今她們直言疫情和工作對球隊影響不少,不過當嘉瑩遇到隊友對前路疑惑問題,都會盡量與她們溝通,希望幫助她們消除擔憂和煩惱。
  • 騎師的秘密

    06/04/2021 - 11:39 by editor
    何澤堯(Vincent)在訓練、日常生活以至飲食方面都嚴以律己,策騎時的姿勢動作他卻更喜歡「憑感覺」,亦即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臨場觀察作出判斷,這會否就是他成績突飛猛進的原因?他直言,各項因素包括體能訓練、策騎技巧、飲食調節,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 世界級本土騎師──何澤堯 驍騎策

    06/04/2021 - 10:11 by editor
    近年最為人矚目的華人騎師何澤堯(Vincent),名字的「堯」原是古代帝王之名,配上名駒的他堪當「驍騎」。事實上,騎師的運動量與眾多運動項目相比不遑多讓,2017年一項研究更指出騎師於短短一兩分鐘的比賽中,真實心率每分鐘可高達180下或以上,運動強度令人咋舌,加上每星期兩天、甚至一天內策騎多次的運動密度,在體重及體能要求方面尤其嚴格。然而Vincent對此輕描淡寫:「做運動員就是做好自己本分,預了要規律生活、控制飲食,體能鍛煉更至為重要。」
  • 防中的態度 顏樂楓

    訪問前鋒球員,定會說到入球方程式,影一些射波照片;遇到後防就談談不失球重要性,拍些頂頭槌相片;若果是中場球員,就聊聊視野,攝下傳球的英姿。而這次主角,身任防守中場的顏樂楓(光頭),以上就要通通做齊。「防中就如球隊大腦,你可能見到我好體力化,防守好硬淨,但你不會知道我腦入想的事、於球場上觀察到的情況。」防中,別人或會認為是防守行先,唯光頭未能認同。「你不參與進攻,那就不是防中,你只是一個好好的防守球員。」這種防中心態,亦是光頭的人生態度,亦適合當下的香港人。「防守最重要轉守為攻,你未必做到每一分鐘都控球在腳及進攻,但做防守就要有耐性,只要不失球就ok,未能進攻就做好防守,一有機會就要入波。」
  • 網著未來 — 李孟瓊

    05/07/2021 - 20:48 by editor
    孟瓊回港重拾棍網球運動,更代表香港參加各種棍網球比賽,看似一帆風順,卻無緣在2017年的世界盃嶄露鋒芒,不幸在選拔中落選。那年23歲的孟瓊決定4年後再為世界盃選拔奮鬥,為夢想付出,因此她去年8月停薪留職,把握時間練習。「我很喜歡棍網球,但回港前我沒想過做運動員,只是偶爾尋找棍網球總會資料,發覺自己剛好達到港隊水平,便萌生成為港隊一員,為香港付出的念頭。」
  • 滑板逆潮 - 吳穎俊

    Skateboard已經納入2021年奧運項目,而長板落斜亦於2019年東亞運面世,入亞運和奧運指日可待,本地Downhill選手Thomas,像俊仔一樣一直默默耕耘,四出比賽追成績,又與同好組織長板舖和團體,壯大長板社群。一個在街頭,一個在山頭,二人皆是各自領域中的先鋒⋯⋯
  • 滑板逆潮 - 陸俊彥

    本地頂尖職業板仔陸俊彥(俊仔),沙田踩街出身,贏過亞沙運和全國賽第二,是本地明星級的板仔兼運動員。談及板仔的身份認同,或許近期大熱的港產電影《狂舞派3》中有句對白頗堪道出當中況味:「當一隻老虎為了證明自己是一隻老虎而走入動物園,牠還是一隻老虎嗎?」
  • 籃女當自強|李祉均、陳欣汶成兩位香港女子籃球壇「第一人」

    04/19/2021 - 16:29 by editor
    對於運動界,社會大眾都有一個刻板印象,認為男子運動員比較有商業價值,就連比賽也比較精采刺激,很多時候都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無論國際賽、品牌贊助都偏愛找男生,認為有更大市場。然而巾幗不讓鬚眉,近日香港女子籃球壇出現兩位「第一人」——李祉均成為第一位獲得Red Bull商業贊助的香港籃球運動員;同門師妹陳欣汶Yannie則成為第一位進軍NCAA的本地女子球員,讓大家了解到原來香港女籃與男籃相比也是毫不遜色。將相本無種,二人憑著自己的能力獲得大家認同,靠努力和堅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籃球路!
  • 通勤跑 — 海外通勤

    烽仔於2010年開始跑步,其故事最初亦和店長、Jan相近,因跑量及距離不斷增加,因而冒起通勤跑想法。「我約7年前開始通勤跑,當時居於元朗,公司則於黃竹坑,放工想去運動場跑步,但塞香港仔隧道最少都半小時,經常要於先吃晚飯或先跑步中作抉擇。」Falcon經常處於兩難情況,他為了避免偷懶甚或放棄跑步,因而開展通勤跑,後來更希望推廣這跑步模式。
  • 通勤跑 — 兩孩之母

    田美蘭於3年多前開始恆常跑步,其原因起初和大部份女士一樣,皆為減肥修身。「細女到三歲戒了人奶,大仔也小六,覺得自己多了私人時間,而且家人都覺得我缺乏運動,就決定落街跑步keep fit。」Jan以前亦有間中慢跑,但最終都未能成為恆常習慣,唯今次卻愈跑愈上癮,更由平路跑到上山,甚至跑上班成通勤跑。
  • 通勤?跑! — 葛行輝

    葛行輝(Stanley),跑步人或更熟悉其「店長」的花名。「當初就覺得跑步是很悶、很難持續,所以要不斷給自己動力及目標,有時都要改變模式。」店長以比賽作目標推動自己訓練,不斷跑出更遠距離,亦開始將長跑融入生活。「2016年忽發奇想就試下跑上班,由沙田跑到觀塘,之後就每星期跑最少一次,是for fun。可能你覺得辛苦,但最重要是自己要找到當中的樂趣。」
  • 山系訓練 – 落斜篇

    有說「上山容易落山難」,不少人行山在落山、落樓梯時感到膝痛。一般人會嘗試以深蹲或弓步等大腿訓練動作去改善,但徒手健身及動作解剖教練阿恩指出應加強訓練膝關節肌肉⋯⋯
  • 槍槍入魂——劉璟林 Warout

    人稱蝸牛的IPSC氣槍射擊世界錦標賽冠軍劉璟林,從小愛槍如命,早於「哥哥」張國榮主演的《鎗王》電影掀起射擊熱潮之前,他便已迷上IPSC,可謂是氣槍的忠實粉絲。他中學畢業後就開了一間專替人修理及改裝氣槍的店舖,其後一直玩到現在更成立香港射手會。從選手到會長、教練;從氣槍新手到世界冠軍,蝸牛的目標依然沒有改變——繼續努力推廣射擊活動,希望能夠推動IPSC,使實用射擊成為大家認可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