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視角

香港人難接觸到斜躺車,成為其發展的一大障礙

不一樣的視角

人類間的問題,很大程度都基於每人都只能從自己的觀點及角度出發,若然嘗試轉換視點,世界亦會不同,帶來無限可能性。同樣道理亦能套於斜躺車,有人會認為它是單車的一種,有人則視為另一種運動,但坐於斜躺車上,不單能體驗另一種視角,更能嘗試新一種可能性,是單車與否又有何重要?

最快斜躺車為帶殼的velomobile,而以無殼斜躺車要快

過去和現在

相信經常流連單車徑及各單車熱點的單車友或愛好者,都極少看到斜躺車。三位斜躺車愛好者,家良、Uncle Moon及長髮都不諱言,「我們認識的香港斜躺車友,現時也只有約二十人,如果說十年多前是十幾人。」家良更笑言他十年多來幾乎無撞見過其他「野生」斜躺車友,看來於香港見到斜躺車可能比贏得六合彩安慰獎更難。香港人難接觸到斜躺車,成為其發展的一大障礙,而像三人一樣主動了解,則成少數的斜躺車友。

極速傳說

三人一同指出世界上最快單車為斜躺車,而正「快」才失去國際自由車總會 (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UCI)認可,家良對相關的歷史倒背如流。「其實斜躺車和單車發展時間差不多,但1933年一個比賽鬥1小時踩多少公里,被斜躺車贏了,所以就被取消資格。」別人或者最怕被取消資格,但家良則認為正是斜躺車脫離了UCI才發展出無限可能性。「不必跟隨UCI標準去整車,能夠自由發揮,按使用者需要而改變。你想最快也好,最舒服也好都做得到。」

最快斜躺車為帶殼的velomobile,而以無殼斜躺車要快,風阻就要低,所以腳踏需要和駕駛者頭部及身軀成一直線(同樣道理,腳踏比座位矮則較舒服)。長髮就分享他們衝下斜,也有近每小時70公里快,即使平路也能達40公里以上。斜躺車於外國更有比賽,會於賽車場等地方進行,家良對此作補充,「外國稱為Human power vehicle,有不少比賽。反而香港就幾乎無斜躺車比賽。」

移動梳化

若談舒服斜躺車亦比單車優勝,家良回憶他以兩者代步的對比。「以前踩roadbike,即使特意買了一個舒適的坐位,但踩一整天都會痛。反而我由釜山踩斜躺車去首爾,每晚休息時都和朝早開始踩車前一樣,完全無痛楚。」長髮亦對此同意,「我當初就是看到歐美很多人踩,連一些退休、有腰或頸痛的長者都用來去長途旅行,所以才有興趣試。確實斜躺車是很適合我們這些老年人,很舒適!」Uncle Moon則指舒服以外,斜躺車亦比單車安全。「它是很靈活,很快而又安全!Roadbike碰撞時,駕駛者頭部首當其衝;斜躺車則是腳先到,最嚴重都是斷腳,最少也不會死,當然我們也沒發生過意外(笑)!」

家良形容踩斜躺車就如安坐梳化上看電視一樣舒適,而且亦能為腰部及脊骨提供足夠支撐,即使踩得多快多遠,最操勞的就只有雙腳。雖然斜躺車舒適,但不代表沒運動量,家良指斜躺車千變萬化,有人著重舒適、有人講求速度、也自然可專注於運動量。「我有另一架斜躺車,它的車軚是手腳相連,所以就有很大運動量。」

家良形容踩斜躺車就如安坐梳化上看電視一樣舒適,而且亦能為腰部及脊骨提供足夠支撐,即使踩得多快多遠,最操勞的就只有雙腳

少數的好處

縱然斜躺車未被UCI認可,成就現今多變的樣子及功能,唯某程度上也阻礙其發展,而於香港的情況更是嚴重。Uncle Moon就認為大部份人都不認識斜躺車,甚至對其有誤解,因而令其遲遲未能於香港落地生根。「好大程度是無知,始終都會覺得好危險,不舒服,也怕買回來不會踩。」家良則指市民的誤解,或多或少都在於接觸機會少,「根本不認識這個車種,於購買時就完全不會考慮斜躺車!有些人知道有這種車,但又無法於單車鋪等地方試,如果要上網買一架,最平也近8、9千元,自然卻步。」

話雖如此,斜躺車在港的不流行,反而造就家良等斜躺車友一種哭笑不得的好處。「有些斜躺車如我這架也可以對接,方便在家收藏。出街的話,也只是用普通鎖,雖然它價錢較高昂,但一來無人踩得走,二來偷走了一定有人認得,踩出街或賣都一定被人知道(笑)。」

縱然斜躺車未被UCI認可,成就現今多變的樣子及功能,唯某程度上也阻礙其發展,而於香港的情況更是嚴重

斜躺車的未來

上一個訪問中,家良等人提及過最快的斜躺車,是有殼的Velomobile,相信不少讀者都會相當好奇這種「有殼的斜躺車」,許駿源(Peter)亦是一份子。「以前踩roadbike為主,後來見到關於Velomobile的新聞,就想買一架去嘗試,後來更取得Velomobiel.nl品牌的香港代理。」Velomobiel.n為荷蘭品牌,而Velomobile於歐洲亦是相當盛行的代步工具。放眼香港,這種新穎的斜躺車始終受土地問題限制,難以有發展空間,不過Peter仍然希望為香港人提供多一種選擇。

子彈戰車

「上年我看到中國新聞,有外國人踩Velomobile被誤以為有電的單車,引起誤會。最吸引我是其特別的外形,然後就做了很多調查去了解它,發覺其不少好處,就決定買一架。」Peter認為Velomobile外形獨特,加上如普通單車一樣為兩輪,於香港路況亦算適合,加上和荷蘭品牌溝通時得知對方於香港並無代理,就產生一拼申請作香港區代理商的想法。「其實當時我連真車也未摸上手(笑),但我研究後發現原來外國很流行,通常作為日常代步或長途旅行的工具,所以就想引入香港讓更多人認識。」

Peter首架Velomobile於2019年12月抵港,他初進入車中行駕,就發覺其決定下得正確。「見到真車時發現原來比我想象還大(笑),但我嘗試踩後就發現需要的技術比我想象中少,唯一是於較窄道路行駕才要多加小心。」而當Peter踩了近4個月時間,他更發現Velomobile比他過去所想而更多功能。「它適合所有人,特別平衡力差,不會踩單車都掌握得到,加上不會反車就較單車安全。而雖然Velomobile安全又易學,但其實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果踩同一watt數能比單車快得多,也能滿足追求速度的人。」

外國很流行,通常作為日常代步或長途旅行的工具

速度和局限

Velomobile外殼以碳纖構成,加上其流線型外表,速度當然驚人,唯Peter笑言他暫時仍未發揮得到其真正速度。「始終於香港踩都要小心,我第一次試踩是由科學園出發去大尾篤,那次速度也不敢太快。後來我踩得多,如果遇到單車徑無人就會踩快少少,之前都試過踩到上1小時50多公里。」

以直線來說,Velomobile相信是單車家族之中最快,但它跟普通斜躺車一樣,死穴在上斜及轉彎。「轉彎問題相信比一般斜躺車更大,始終落車去移動車身較麻煩,特別回頭時就需要較大空間。而因為坐姿和單車不同,上斜就比較難,不能站起來借全身的力,全靠腳力。」雖說Velomobile屬斜躺車類,唯Peter本身亦有駕駛經歷,坐上Velomobile亦予他一種熟悉感覺,「其實駕駛它也需要不少駕駛汽車技巧,例如偷位及轉彎都和真車相似,又有倒後鏡,所以都需要眼觀四方,其樂趣不只一部斜躺車。」

在港發展方向

Velomobile車身龐大,需要一定收納空間。「空間是最大問題,其次為價錢,這部也要8萬多近10萬港元,都會令不少人卻步。」唯以上問題放於歐洲,其實就不是問題。外國住所一般都有空間放置到,而歐洲人都會以此作代步工具,完全代替汽車。以此思維去想,價錢就不算昂價。「其實外國真的是當汽車去用,因為其空間好大,就算去長途旅行也ok,而且也不會排放廢氣,比汽車環境。」

話雖如此,香港於可見未來都不見得能解決土地問題,而以Velomobile代步亦難以實行,對此Peter亦無奈同意。「所以我發展目標不一定是香港,始終空間都是大問題。但我當代理最大原因都是興趣,很想香港可以多點人玩斜躺車,就算是無殼也ok,外國都是一起舉辦活動,一起玩!希望將來可以舉辦類似活動。」正如斜躺車,Velomobile同樣也有無限可能性,或者亦有另類出路。「香港人很喜歡露營,如果你坐Velomobile可不可以呢?雖然不能於車中睡,但也是一種另類車中泊。或者長途旅行作代步,踩上內地也可以。當然我還未踩落公路,要先加支旗,短期目標是踩去機場,之後才挑戰再長距離。」

Text: Edward
Photo: Old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