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輪後舞台 - 陳浩源

輪後舞台 - 陳浩源

一位二十三歲年青人,因一次意外而需即場截肢,人生從此改變;十四年後,這位輪椅上的鬥士成為奧運銅牌得主,以殘疾運動員身份「發光」。故事的主人翁陳浩源(下稱:Daniel)回顧當年何以「踏出」成為全職輪椅羽毛球運動員的一步,關鍵在於尋找價值:「當年因意外成為殘疾人士而失去很多能力,坦白說我覺得自己已失去很多價值,而我成為殘疾運動員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尋找自己的『剩餘價值』!」

意外前Daniel本身已有十多年的羽毛球底子,而他相信運動員是能夠讓他發光的身份,運動讓他尋找到自身價值、讓自己能「企返起身」的途徑。Daniel深信很多少殘疾人士,都有條件「發光」。作為「發光者」的他,除了自己提起羽毛球拍,同時也扶助暗處者高舉火把走出來,燃亮被埋藏的生命價值。

1

陳浩源
香港首位輪椅羽毛球運動員
成績摘要
東京傷殘奧林匹克運動會 銅牌
雅加達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銀牌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9)
香港傑出運動員(2015、2020)

築起平台讓人「發光」的初心

當年的意外讓正值黃金年齡的Daniel失去一足,需住院十個月之久,其後兩三年以來都需要不斷出入醫院。最後他克服身體和心理低潮,並得到國際性成就而為人稱道,然而Daniel本人謙稱自己一點也不厲害:「經過那一次意外後,為了生活,我根本沒有選擇,無論如何也是要走出陰霾。反而我的太太和母親可以有選擇:太太可以選擇不和我結婚,母親可以選擇放棄對我投放時間並將我交託予機構照顧。」Daniel直指能夠走出陰霾,太太、母親和其他人的協助是當中的原因之一。然而近十多年,對於殘疾人士的援助有減無增,Daniel指疫情關係經濟每況愈下,援助的數字如派飯點更是斷崖式下降。「自己當年在得到別人幫助下成功走出陰霾,看見現時的情況,又怎能不身體力行去改變現況?」

「我認為殘疾人士和所有人一樣,只有分努力和不努力的人。」Daniel認為「發光」不一定是要名成利就,他深信每一個人只要肯努力付出實現某些事情,也能夠建立其自身價值,並向大眾展現光芒。

Daniel不忍近年殘疾人士缺乏協助,決心挺身而出伸出援手。

在Daniel的恆常訓練,教練會密集地發球讓他回擊逾三小時之久。

「從受施者變成施予者」

曾在殘奧和亞殘運獲得獎牌的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這個身份,讓Daniel得以主持超過一百場演講,以其故事啟發台下觀眾。他發現殘疾人士的身份,令社會對他所發放的正能量也有需求,憑其演說能力能夠變成社會的「施予者」:「我希望將社會認為殘疾人士是領取福利的『受施者』的既有概念逆轉,變成『施予者』,讓大家了解到殘疾人士也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存在。」Daniel接觸過很多殘疾人士,發現他們很多都擁有出眾的技能,例如一些是書法家和畫家,卻沒有溝通技巧表現和欠缺平台發揮。

Daniel長遠目標是希望成立一所學院形式的組織,所有導師都是殘疾人士,向年青人教授課程,他相信大部份的學校都需要各種學科或技能課程的導師,同時又希望宣揚共融元素,殘疾人士的導師自然有一定的「市場」:「我希望建立一個平台,性質可算是一個配對中心,大眾也能透過這組織,輕易就能尋找得到殘疾人士的導師;同時又能配對一個合適位置讓殘疾人士能夠就業和發揮所長,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Daniel相信他的計劃能從小向學生灌輸良好觀念:「殘疾人士並非只是需要協助的一群,而且現在是我老師。」

Daniel主持超過百場公開演說,當中不乏學校分享。

在Daniel的理念,不只希望達到共融,而是令「佔世界15%的殘疾人士,成為其餘85%的榜樣」:「我著力於訓練殘疾人士,令他們能教授健全人士技能。當大眾受惠後,便會更願意給予殘疾人士經濟上的支持,建立出一個健康的循環。」Daniel認為殘疾人士如只是等待受施,是不能持續發展的。因此Daniel的「援助」不如傳統概念般,只是一面倒向弱勢社群「施予」,而是「教導他們如何釣魚」。

1

Daniel認為要成為outstanding的人,要先standing out,他希望憑自己的能力,協助殘疾人士standing out。然而Daniel直指,要令殘疾人士能夠向社會傳授技能和訊息,實現他們成為「施予者」的願景,困難重重,因為首先要找到願意和能夠受訓的殘疾人士:「有些殘疾人士甚至肚餓也不願外出,要引領他們願意踏出社會也不容易。」Daniel成立了第一支傷殘人士演講團隊「演我」,訓練傷殘人士的表達技巧,希望他們能夠面對大眾,將他們的訊息和想法傳遞。「訓練最難的地方並非他們的說話能力,而是打開他們的心窗。因為他們或多或少也曾被歧視和社會冷眼,會避開群眾或陌生人的眼神,以致未能表達自己。」看來距離Daniel心目中的目標,仍有一段漫長的路。

「我希望將社會認為殘疾人士是領取福利的『受施者』的既有概念逆轉, 變成『施予者』, 讓大家了解到殘疾人士也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存在。」

輪羽生涯最後探戈

素來口才了得的Daniel,指說話技巧是很強的「武器」,除了能訓練殘疾人士,也能有助他宣揚理念。但Daniel直言更強的「武器」,是運動員於比賽項目的實績:「我認為做好運動員的角色,於奧運會、亞運會和世錦賽等大賽有成績,就能提高認受性,說話才更有說服力,從而得到不同機構的信任,願意與我合作、讓我得到更多機會實踐計劃。」

Daniel於本年度五月,參與「巴林殘疾人羽毛球國際賽」(Bahrain Para Badminton International 2023)。

今屆亞殘運和來屆殘奧,將會是Daniel運動員生涯的最後探戈:「很多人誤以為殘疾運動員的生涯比一般運動員長,但這想法並非能套入所有運動項目,如輪椅羽毛球對於體能的需求極大則另作別論。」Daniel指現時自己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已不復當年,比以往亦較容易有痛楚和受傷的情況,現在比起年輕時要花更多時間進行醫療和恢復運動,身體的種種狀況也告知自己,生涯接近尾聲。Daniel指自己一直冀望能夠以最光輝的一面急流勇退,已經得到來屆殘奧會參賽資格的他,現時不需要為爭取入場劵而參加更多比賽、影響訓練安排,有足夠時間恢復和準備比賽。因此他相信只要遠離傷患的話,絕對有信心能突破上屆的銅牌成績,從高峰中退役。

Daniel在練習前,比年輕時花更多時間於腰部肌肉的保養。

運動員退役後大多擔任教練,然而輪椅羽毛球運動員後繼無人,以致他退役後「無人可教」,因此Daniel更著力於擔任顧問工作。

尋找運動員退役後的價值

1

即將退役,Daniel希望能樹立作為殘疾運動員的範例,讓有志發展其他運動項目的殘疾人士看見,殘疾運動員也可以有出路、也能夠維生。Daniel直言希望成為能持續發展的運動員典範:「如李麗珊和黃金寶般的運動員,即使運動成就是在很久之前所得,但退役後依然擁有相當高的公信力,細水長流。」

Daniel指運動員退役後大多擔任教練,然而輪椅羽毛球運動員後繼無人,以致他退役後「無人可教」,因此Daniel更著力於擔任顧問工作,他現時是其母校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的校董、一些非牟利團體的大使或總監、三個慈善團體的董事或副主席,他指出退役後會投入更多時間予現時已身負的公職,著力透過慈善團體的不同計劃,推動傷健共融:「例如今年五月,青途發展社會發展協會(下稱:青途)於西九藝術公園,與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合辦一次人數創世界紀錄的雙人瑜伽輪活動。青途方面希望透過活動凝聚不同界別的人士,當中包括殘疾人士,以宣揚共融的理念,我有份參與籌劃會議,便在會上提出活動要設計一些讓殘疾人士能夠完成的瑜伽動作,確保他們確實能夠參與活動而非只流於名義上的『共融』。」Daniel指意見得到重視,是次瑜伽活動最終亦有採納他的提議,有三十多位殘疾人士能真正參與其中:「對於殘疾人士來說,能參與創世界紀錄的活動並得到證書,是相當難得和值得鼓舞的事。」

Daniel獲邀於青途擔任副主席,他指有不少運動員能透過這組織運用專長,實現價值:「青途以運動作為與社區連結的主要橋樑,例如會舉辦價錢較便宜的運動課程、大型體育活動和比賽予年青人參與,目標是給予出身自基層的年青人透過運動發揮天賦的機會,因此需要一班來自各個運動項目、有知名度和公信力的運動員擔任委員會成員,提供專業意見和擔任導師,例如我代表殘疾運動員、李振豪代表空手道運動員和張小倫代表劍擊運動員等。」Daniel指在青途擔任職務的運動員,並非如某些活動中只擔任嘉賓或宣傳大使的角色,而是會真正參與其中,透過恆常會議,運動員可提出建議甚至實踐計劃:「透過青途的人脈以及與其他機構的關係,運動員有機會實踐難以想像的大計劃。如早前一個大型的城市定向活動蘇慧軒亦有參與籌劃,而明年的武林大會則是來自李振豪的構思。」

知名度相對低的運動員,或許不如明星運動員般在退役後有更多前路選擇;運動員於黃金時期都專注在訓練,當中不少也不擅於溝通和略欠謀生技巧,因此在準備退役前和退役後,都需要時間和平台尋求轉型。而如果有機構需要運動界專業人士不同程度的投入,也許這會是運動員尋找失去運動員身份後的自身價值、實現轉型的機會。

《延伸閱讀》
【杭州亞殘運】陳浩源最後探戈 朱文佳力爭上游 (附港隊九十八人名單!)

【Cover Story】一個人的奮鬥 - 港隊電競運動員 葉文豪(Hotdog29)


Text:Leo
Photo:Chris Cha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