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lopath】越洋專訪巴林勝利車隊皇牌車手 Matej Mohorič
【Cyclopath】越洋專訪巴林勝利車隊皇牌車手 Matej Mohorič

Matej Mohorič 17歲便嶄露頭角,穿上青年組世錦賽公路彩虹戰衣,翌年再拿下U23組別冠軍。2014年成為職業車手,至今十一年的職業生涯戰績彪炳。這名Bahrain Victorious皇牌車手對香港並不陌生,他曾在2016、17年兩度參加香港單車節國際專業公路繞圈賽,更壟斷了這兩年比賽。 縱然已一段時間未再訪港,但他對這個和歐洲截然不同的發達城市仍是印象深刻,也很享受在這裡比賽。他表示如有機會,也想再來香港一次。他特地抽空和我們做了一個越洋訪問,暢談公路賽大小事,由職業車手訓練、器材變遷說到比賽安全,更披露他的比賽大計。他又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哲學,應對逆境的方法。

斯洛文尼亞人才輩出
這個人口約二百萬的中歐小國近年出產不少頂尖車手,包括Mohorič和Tadej Pogačar、Primož Roglič等,Mohoric認為是因為斯洛文尼亞和香港剛好相反,人口不稠密,亦有不同地勢,不是只有平路或高山,也有很多郊區,交通疏落,令斯尼洛文尼亞成為一個很適合踏單車的國家。他說運動是斯洛文尼亞文化一部份,很多人在閒暇或公餘做運動,也是不同運動比賽的粉絲。當青年人自小夢想成為職業運動員,他們有出色表現的話,也很大機會夢想成真。
Mohorič指斯洛文尼亞有很多單車隊,鼓勵青年自幼參與單車運動。Pogačar、Roglič和他也各自成立了慈善基金,資助當地青年人投入單車運動之餘,亦會舉辦比賽,提供有利環境給有志成為職業車手的青年人。

高超落山技巧的秘密
Mohorič是當今車壇數一數二的落山能手,2022年Milano-San Remo古典賽,他就是在終點前的落山路段以驚人速度拋離對手奪冠。他自幼在山區長大,每天都要騎車落山受訓,於是有很多練習落山技巧的機會。無數的練習始終是掌握落山技巧的不二法門,但過程中發生意外卻無可避免。他說:「我從小時候學會騎車開始,就一直嘗試騎得更快,因此犯過無數錯誤,但也能從每個錯誤中學習,直到了解自己的極限所在。這樣就能騎得相當快,又會保持在自己的極限內。」
他也毫不吝嗇分享他的落山技巧:視線要放遠,注視前方道路,不是緊盯著眼前,而是望向大約100,甚至200米遠的前方;專注預定路線;遇到相反方向來車,應注視遠離車輛的彎道頂點 (apex)而非車輛本身。他亦指追求速度難免會不斷摔車,相信練習和累積經驗,便更易掌握落山技巧,也會愈來愈快,「不過,若非要成為職業車手,這樣訓練很不智,還是保持安全,騎慢一點。」
此外,這名發明「super tuck」和首位在公路車使用山地車dropper post的車手被問及會否再有「新招」,他神秘一笑說道:「永遠都有改進空間,我們期待一下將來怎樣令自己更快!」

職業車手的力量訓練及營養
除了落山秘訣,Mohorič亦分享了職業車手最新的訓練方法。他指職業車手的訓練方法變了很多,現今他們的訓練方式更科學化,包括針對改善VO2 Max或乳酸代謝能力的特定訓練。以前經常在爬坡進行的閾值訓練(threshold training)和sweet spot training都做少了,現在做更多耐力訓練和高強度間歇訓練。當然,Zone 2訓練和節奏訓練(tempo training)也是不可或缺。
力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也變得重要,Mohorič說:「十年前,我們幾乎不去健身室;可能有些短距離衝刺型車手會去,但大多數單車手都不會去。現在,我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會去健身室訓練。」他指力量訓練能讓肌肉發揮更大的力矩(torque),更能維持高強度輸出,也會令大腦和肌肉之間的神經肌肉連接更強,在衝刺或高強度競賽時更有效運用肌肉。他亦指縱使在健身室只進行輕量的力量訓練,效果都遠勝在單車上做。
除了訓練,營養學的進步亦令他們變得更強。Mohorič指現在即使訓練也會每小時進食90克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十年前,在比賽中也只會進食最多60克。現在更善用科學訓練數據,他們能夠攝取更多食物、能量、糖份,以維持更長時間更激烈的競賽。
現今科技顯著提升了速度,Mohorič指現今單車著重空氣動力效率而非輕量化,在爬坡也一樣。此外輪胎科技也進步了,現在採用的真空胎(tubeless tire)比以前的管胎(tubular tire)重,但因滾動阻力(rolling resistance)較低而更快。Mohorič舉例說:「在訓練中,如果我在平坦的路上以中等速度騎行,沒風的情況下,我的單車現在能輕鬆加速超過時速40、45公里。而以前,我可能只能做到時速32到35公里。」

公路賽安全問題
近年公路賽發生了不少嚴重意外,又再掀起大眾對比賽安全的關注。Mohorič提出他的看法:「當然這方面主辦方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可以做到的畢竟有限。我們始終是單車手,總會設法騎得更激烈、更快。還有,我們不是在封閉又可以控制的賽道上比賽,我們在真實的道路上比賽。而真實的道路並非為比賽設計,而是為一般交通設計的,尤其城市中的道路設計通常是為了調節交通流量其至減慢車速。道路上有許多安全島和其他道路基礎設施,對比賽來說並不一定有幫助,但我們要適應這些設施。現在雖有了更好的護欄、更多的規則,但我們始終都在爭取好的位置,總是會推到極限,這就是為什麼會發生意外。」
他指出比賽主辦方或許可以將賽道設計得安全些,「我覺得有些主辦方並未完全考慮賽道設置的每一個細節,因為有時在比賽關鍵時刻之前,會有一段非常危險或高速的路段。」然而,每場比賽的距離都很長,Mohorič也認同要審視賽道上每一個細節非常困難,主辦方已盡了最大努力。主辦方賽後都會詢問車手比賽可以改善之處,他留意到安全情況在漸漸改善,然而比賽始終在真實道路上進行,可以改變的地方也有局限。

限制齒輪比的可行性
近日UCI提議限制單車的齒輪比,以減低單車最高速度,從而令比賽更安全,Mohorič卻不太認同:「這也意味著一旦稍有落山路段或順風,就會造成相當大的混亂。很多車手以相同的速度聚集在一起,互相推擠搶先入彎,這會造成很多混亂。因為現在車群經常拉開,這對我們來說總是更安全,對我們更好。如果限制齒輪比,車群就不會經常拉開,所以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他反建議規定所有車手用相同輪胎,而且是使用令車速較慢的輪胎,不過他也指出這方法也會引發其他問題:「這也會改變比賽的性質,對體能更強,特別是較重的車手更有利。他們會因為增加了的滾動阻力佔其總體功率輸出的比例較小而受益。因此,任何改變都會對比賽動態產生影響,也會影響比賽的自然發展,以及誰是最優秀的車手。」

巴林勝利車隊如遇伯樂
Bahrain Victorious就像Mohorič的第二個家,對他職業發展也影響深遠,「Bahrain Victorious車隊一直相信我,也給我領導角色,讓我在這裡成長。此外,他們總是鼓勵單車手和運動員在逆境中尋找出路,讓我們重拾狀態。這總能讓我走向成功。」踏入在Bahrain Victorious車隊第八年,他成為車隊中最成功的車手,亦是車隊中的重要領袖,令他仍然充滿鬥心,「我也擔起創造佳績的責任。我仍在努力,希望今年和未來創下更多成就。」
放眼將來,他以勝出另一場五大古典賽(Monument)為目標,致力拿下Tour of Flanders或Paris-Roubiax冠軍。縱使今年成績和預計中相差太遠,但他非常有信心終能達成這個目標。當然,已手執三場環法冠軍,Mohorič也渴望再踏上環法頒獎台。
今年大計望環法奪冠
Mohorič將以勝出另一場五大古典賽 (Monument) 為終極目標,致力拿下Tour of Flanders或Paris-Roubiax冠軍。去年他表現受傷病影響,今年季初狀態大好,卻再被病患影響表現,又在Paris-Roubaix摔車受傷。手執三場環法分站冠軍的Mohorič渴望再下一城——期待七月再次勝出分站冠軍。貴為2023年礫石賽世界冠軍,他也計劃在季末出戰礫石賽(gravel race) 和十月在荷蘭舉行的世錦賽。

Mohorič的人生哲學
Mohorič在2023年環法第19站真情流露的賽後訪問,道盡運動員的辛酸與掙扎。在他十一年來的職業生涯經歷不少傷患病痛和種種挫折,今次訪問他分享了面對逆境的方法:「我認為堅持不懈非常重要。即使事情不似預期,也要努力堅持,我仍然嘗試在任何情況下做到最好。我不會特別執著或糾結於為什麼事情沒有按計劃進行,我更專注於如何解決問題或如何應對挫折。我認為這正是我成功的關鍵。」此外,他也指:「不斷嘗試,有條理、盡量有效地處理問題,發揮自己的潛力是非常重要。我認為這是應對挫折的最佳方式。」
十一年來的單車人生形成他面對逆境仍保持積極的的人生哲學:「我認為單車運動尤其會回報努力不懈的人,你奮力作戰便會得到更多回報。這與努力有關,也有一點與天賦相關,但努力還是更重要。所以,如果你能堅持不放棄,就更容易成功。」Mohorič的分享不止適用於單車運動員,就算是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乃至一般人也可借鏡,希望他今次的分享可以為你帶來一點啟發。
Text: Tim
Photo: Sprint Cyc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