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 跑步機 VS 街跑

    家用跑步機愈來愈普及,令人好奇究竟跑步機可否取締街跑。雖然兩種都是以跑步為基礎,但一般跑友當然覺得跑步機無法與街跑相提並論,究竟兩者有何分別?
  • 跑鞋革命,跑手點揀﹖

    肯雅跑手Eliud Kipchoge在2019年的維也納馬拉松中跑獲Sub-2、肯亞女跑手Brigid Kosgei同年在芝加哥馬拉松以2小時14分04秒把世界女子馬拉松紀錄推前、2020年日本箱根驛傳中約有高達85%出場跑手都穿著同款跑鞋……厚底跑鞋一度成熱話,世界田徑協會亦在今年年初針對跑鞋的製造作出回應,進一步對鞋款規格訂立了相關條件。
  • 雷暴警告下行山 女子疑被雷擊中不適送院

    一名中年女子在調景嶺配水庫行山時,懷疑被雷擊中,及後送院治理,情況穩定。近年行山風氣大熱,不少人選擇在周末期間到效外遠足,逃離繁忙的市區。不過,香港近年亦有多宗致命行山意外,其原因包括墮崖、被雷擊等。
  • 練好核心肌群,等於操腹肌?

    廣義的核心肌群覆蓋肩膀、胸肌、腹肌、臀肌與大腿等包圍在人體中心脊椎周圍的肌群,其重要之處在於它是軀幹重要的部分,很多運動/動作都需要運用核心肌群,因此增強核心肌群絕對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重要一環。
  • 真美臀還是盤骨前傾﹖

    不少女士都希望擁有一個傲氣的蜜桃臀,常在健身室做深蹲,抬腿訓練,務求練出驕人身材,但是有些人卻有著「天生翹臀」,令不少女士心慕力追,然而那些「天生翹臀」可能是假翹臀!假翹臂是盤骨前傾其中一個表徵,盤骨前傾(Anterior pelvic tilt)是常見的病患情況,不分性別,年齡或職業,都有機會有患上盤骨前傾。
  • 深蹲 - 練出更強肌肉

    運動人對「深蹲」(Squat)這個動作不會陌生,因為這個動作除了能改善體態,還可以幫助訓練身體各組肌肉,所以深蹲對增肌和減脂都有一定效用。每個人身體結構略有不同,應諮詢專業的教練以確保姿勢正確。適合自己的訓練動作並加以恆常鍛鍊能改善運動表現,發揮更好的水平。
  • 邊款肌腱筋膜滾輪先啱你﹖

    近年興起在家健身,尤其疫情令大家更多時間留在家中,運動用品銷量大增。其中一樣用品「肌腱筋膜滾輪」(又稱按摩滾筒、泡沫滾軸、Foam Roller) 在各大健身室和瑜珈中心隨處可見。那我們該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肌腱筋膜滾輪呢﹖
  • 慎防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近年相當普遍!一旦在青少年時期形成側彎,會隨著年齡增長持續惡化,若沒有適當的治療,會導致神經受損,引致長期腰背痛礎。
  • 折解基本運動按摩原理

    運動按摩是針對運動員所設計的按摩方式,運動按摩師會從運動員肌肉和軟組織入手,主要目的是提升運動表現和預防運動傷害。運動按摩師會跟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性,了解肌肉緊繃的原因,從而幫助運動員放鬆相關的肌肉組織、恢復肌肉狀態。
  • 運動員及運動產業的徘徊

    疫情爆發至今已超過半年,受停業令所限,運動場所均需關閉,所有運動教學班停頓,從業者從未面對過這種疫情及甩漏的政府政策雙重打擊,影響深遠。運動業界不只一次公開發聲,要求政府正視問題。
  • 「跑者膝」你總會患上﹖

    膝關節痛是都市常見的痛症,不只影響專業運動員,就算是平時少走動一族,都會患上。「跑者膝」泛指「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是大腿外側一組肌肉筋膜組織,是髖關節肌肉其中一部分,患者疼痛來源主要集中在膝關節外側,是常見的運動傷害。除了跑步,其實任何會重複性壓迫膝關節的活動都有可能引致跑者膝,例如跳躍、踏單車、踢足球等。
  • 肌肉流失 由成年開始﹖

    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會慢慢退化。若果運動量長期不足夠,有機會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肌肉流失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而當成年人過了50歲後,肌肉流失的速度開始加快,有可能導致經常腰痠背痛或容易拉傷肌肉。若對以上情況置之不理,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
  • 腳腕扭傷 不可忽視!

    運動人或多或少都有受過傷患困擾,其中腳腕扭傷更是在運動或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的傷害!要分階段處理扭傷患處,才可以確保康復,正常運動...
  • 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都市人工作繁忙,工作佔據了生活大部分時間,下班回到家已疲倦不堪,更遑論要做運動。所謂的休息究竟是讓心靈平靜還是讓身體休息?其實適當的運動都是休息的其中一種方法,可暫時讓自己從煩燥的世界中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