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Culture

  • 香港也馬 馬榕生 踢跑皆宜高中生︱學界特輯

    現時只有十八歲的馬榕生(下稱:馬仔)於今年5月10日,人生首次於港超聯正選上陣,並以西班牙新星也馬(Lamine Yamal)的招牌動作:禁區頂以左腳擺大位燙射遠柱入網,一度逼和當時正競逐聯賽冠軍的大埔。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也無阻這位香港與加納混血的足壇新星一戰成名。
  • 躍變時代-三級跳運動員 黃俊穎

    俊穎曾到台灣讀碩士課程,接觸到為羽毛球手周天成特訓的生物力學退休教授林德嘉博士及蔡於儒博士,了解到運動科學不止應用於田徑訓練,更可以幫助到其他項目的運動員;而事實上田徑訓練近年來亦引入不少運動科學訓練:「以往的訓練是不斷重複技術訓練,比較少科學化地安排重訓,而運動科學化的訓練則較為多元化,令運動員的成績突飛猛進。我認為應該將這種訓練模式進一步推廣,令全民運動變成全民競技!」
  • 跳脫框架-跳繩運動員 張柏鴻

    「跳躍」這動作總令人聯想到充滿活力和朝氣,事實上跳躍的運動機制亦需求爆發力,年紀愈輕愈有能力跳得高。不過,跳躍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運動項目,卻是很多運動都需要的重要「技能」—除了最直接會聯想到的跳遠、跳高、跳繩等有個「跳」字的運動,還有籃足排球甚至搏擊類運動也要識跳!換言之,是全年齡運動愛好者都有需要鍛煉的技能,絕不止是少年專享;又或者可以說掌握到跳躍技能的人也就能像少年般跳得輕鬆吧!

    跳躍訓練也不止是不斷跳跳跳那麼簡單,除了要針對運動項目的跳躍力學,也涉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鍛煉。今期我們找來跳繩運動員、三級跳運動員、跳高運動員來分享他們的跳躍訓練心得,也嘗試從運動科學的角度解構「跳躍」。
  • 沙漠登山、峽谷溪降-約旦七日上山下海之旅

    02/15/2023 - 12:37 by editor
    約旦是位於西亞的中東國家,坐擁無數古文明遺跡,同時,它亦是最適合探險歷奇的國度。

    今次我在約旦首嘗自駕七天,在亞嫩河谷探險溪降、在世界七大奇蹟古城佩特拉及「地球的火星」瓦地倫沙漠行山,更一嘗在低於水平線的死海游泳的滋味。
  • 跟住六歲Duncan去行山、同Captain VL一齊發掘香港自然生態美

    又到行山旺季,早排我終於久休復出,跟住Captain VL同Duncan一家去行山!(無錯,我都好耐無行山啦!) Duncan今年六歲,但已經同媽媽Jennifer行過香港五十峰,和我相比簡直是行山達人了,所以今次選擇去三星灣這條「新手」路線,應該是為了遷就我這個經常久坐辦公室打稿的「重量級」打手,哈!亦都因為這是大部份路段平緩易行的合家歡路線,Jennifer帶同老公Tony和細女一齊行,不過其實兩歲半的細妹亦不容小覷,跟過媽媽和哥哥去行山,幾公里的距離都行得好輕鬆!
  • 香港足球點樣撐 - 伍怡欣Jessica

    我們常說支持香港足球,說的卻不止是香港隊,畢竟香港隊的賽事每年不過幾場;累積人氣並需要持續經營的是各大球隊——除了甲、乙、丙組及女子聯賽,相信更為人熟悉的會是港超聯賽球隊。從球隊角度又是怎樣在香港球壇堅持下去?
  • 香港足球邊個撐 - 港足吶喊

    許賢認為要嘗試透過造星或者令其商業化將港足推廣給大眾,而同為網媒之一的「港足吶喊」,則希望透過相片及文字報道球賽,將港足令他們為之動容的情感,傳達給每一名讀者。由球迷成為網媒,由社交媒體做到實體印刷雜誌,靠的並非充裕的資金及豐富的營運經歷,而是儘管屢次碰壁仍願意為香港足球吶喊的「情」。究竟港足有何吸引力,讓這個由一班年青人組成的團隊如此著迷;它所代表的力量,又如何令他們決定撐起港足?
  • 許賢講撐港足

    今年香港在亞洲的球會系數排名第六(截至十一月),並且在2023年亞冠盃中,獲得一個直入分組賽席位及兩個外圍賽席位,可說是近年香港足球成績最佳的一個階段;同時近幾年愈來愈多人談論和支持香港足球,似乎香港足球一片好景——但球賽觀看數字、入座率、球員收入、球隊成績,從球迷和球會角度看到的卻可能是兩回事。香港的芸芸運動項目中,足球運動員可能是最早發展職業化的項目,亦因為有本地售票賽事,球迷力量對其發展不無影響。談港足如何撐下去,不得不提港足球迷,以及由球迷「進化」而成的跨界媒體近年的角色。
  • 宇宙當入樽

    魚太郎的熱血程度是經常將「一起稱霸宇宙」掛在嘴邊,彷彿真的沒可能有什麼阻礙—事實上漫畫計劃之初最大的障礙已經出現:「畫漫畫和籃球一樣,是需要團隊合作!」有了故事原形構思,但更需要作畫的漫畫家,而且工作量之大亦必需將畫背景的工序分工。日本漫畫家有多個助手,但他們才剛起步,不可能有資源請那麼多人手,最後成班的是緊密合作的鐵三角:「阿鍠是數碼暴龍漫畫家,我喜歡他的畫風,而且他自己的創作也有很多動物造型人物,所以畫UBL是非他不可!另外我們也找來阿東畫背景。」
  • 魚子的籃球

    談及UBL籃球學園,不得不提及背後的「靈魂人物」井下魚太郎。他三年前決心打造屬於香港的籃球漫畫,除了找來《數碼暴龍》漫畫家余遠鍠作畫,更定下了長遠計劃:「我希望漫畫可以逆輸出去日本甚至其他地方!」他笑言自己小時候也因為漫畫《男兒當入樽》而對籃球運動著迷,甚至會參考漫畫人物的籃球技巧,所以對漫畫和運動的結合很有信心:「這種感染力只有漫畫才能呈現到,希望可以由小朋友開始令他們對籃球有興趣,從而開始接觸和參與!」
  • 我們的籃球學園

    鄭錦興的籃球生涯經歷過不少重要時刻——獲得Nike League U19冠軍及最有價值球員、獲得ABL總冠軍、成為港隊隊長出戰2018亞運⋯⋯到了今年,不少香港球迷仍對他的出色表現津津樂道,不時提起他當時「港版流川楓」這個外號,而他對籃球的熱愛從未止息,更於今年與UBL合作,在UBL籃球學院中擔任總教練,希望將籃球之火傳承給年輕一代,培育更多籃球運動員。
  • 由「零」開始延續籃球夢 陳浩然

    10/12/2022 - 15:10 by editor
    雖然近年香港籃球運動風氣比以往盛行,但最高水平的甲一組賽事只有十隊,每年正式比賽,就只有銀牌賽及單循環聯賽僅十多場;當中,只有一支職業球隊。由於未有太多機會讓球員可全情投身籃球運動作為生計,很多年青球員畢業後,學界籃球生涯完結便形同退役。然而,和很多年青球員經歷不同,中三便輟學離港生活的陳浩然,錯失了高中學界「黃金期」,令他投身本地籃球運動的經歷與別不同,亦對有志投身籃球的人提供了一點啟示。
  • JYD - 運動與生活注入了Hip Hop

    Hip Hop是Fashion和音樂潮流文化,與運動搭不上邊?玩Hip Hop好低俗?要專注訓練才是愛運動?運動員不應該做生意或拍廣告?這些常見的刻板印象或偏見,正正令到JYD想透過音樂和生活態度提出質疑:為何我們要被定義該是什麼模樣?「我覺得Hip Hop係一種堅持忠於自己嘅精神,貫徹喺我嘅生活同埋對運動嘅態度上。」
  • 黃浩聰 - 法國GR5窮遊圓夢

    我參加了八月底舉行的UTMB超長越野賽,所以提前於六月往歐洲適應訓練,亦終於有機會一圓「浪遊」夢想—一直想試下流浪的旅行方式,去到哪就在哪睡覺休息,感覺自由自在!趁這次歐遊機會,我便計劃了以法國著名行山路徑GR5作為我的「歷險」體驗路線——說歷險是因為過程都幾多困難,除了我揹住6kg背囊,盡量輕便,亦因為要減省行裝而全程自我補給。期間我嘗試walk in入山村小屋過夜、即日入住民宿,亦有機會郊外露宿,最後以大約兩星期完成。過程中我拍低了所見所聞,除了每日在IG Stories更新,亦希望在這篇稿同大家分享。
  • 作_樂_(ngaau6)

    08/24/2022 - 14:51 by dorzcheung
    專注其中,便能享受其中。

    無論是音樂或運動,RB一直專注在初衷上:運動的本質是追求快樂;音樂則是時代的見證。他們成軍時就訂下了目標,從首張專輯《Apollo 18》起,以英文字母「A至Z」開頭的詞彙順序命名專輯,紀錄樂隊的成長變化,亦與城市一同見證時代轉變。去年RB 推出了一首關於去留的歌—《Ciao》,歌詞膾灸人口,一句「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賺人熱淚,道出這兩年來城裏所失去的;轉眼就到了字母「J」的唱片專輯,6號說:「其實未有大綱呀,但嚟緊都係會想表達啲去留嘅嘢,試吓轉第二啲concept去講!」

    「紀錄」可能是很微小的事,但就如運動也是由觀察動作和比賽開始學習,每人都專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無論多微小也能聚沙成塔。
  • 作樂(lok6)

    08/24/2022 - 14:51 by dorzcheung
    發現運動可以令人快樂。
    在香港生活,面對無盡的壓力是家常便飯,從學業、工作、日常生活到對未來的憂慮,如同一塊大石壓住人們無法喘息,使香港人彷如走進一條漫長而黑暗的隧道,一直前行,卻找不到光明的出口。對於這情況,6號和泥鯭認為運動是其中一個暫時解脫的出口,「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嘗試做吓運動,俾自己暫時放下目前面對嘅苦惱,令自己快樂啲,當係一種解脫。」
  • 作樂(ngok6)

    08/24/2022 - 14:51 by dorzcheung
    很多音樂人創作音樂的原意是想將自己喜愛的、鍾情的音樂旋律、歌詞分享給大眾。開始時或許能「一鼓作氣」創造一張專輯,但能繼續堅持下去,避免「再而衰,三而竭」便是靠著聽眾帶給創作者的滿足感、成就感,而RB的故事正因此開始。
  • 運動作樂

    08/24/2022 - 14:46 by dorzcheung
    RubberBand 同做運動都唔啦更?非也!若有留意樂隊成員動向,就會發現他們都是運動愛好者:6號一直有玩拳擊、近年更接觸瑜伽;結他手馮庭正(阿正)熱愛網球、滑雪;低音結他手李兆偉(阿偉)是足球狂粉;鼓手黎萬宏(泥鯭)是帆船和潛水愛好者!
    他們不是運動高手,惟透過運動,令他們尋找出音樂創作的力量;箇中助他們發現自身或對人生的領悟。正如泥鯭所講:「玩運動而大膽咗,會多咗唔同嘅想法,無論喺音樂抑或運動,你都自自然想試吓挑戰,去搏一吓⋯⋯」
  • 在籃球王國「打機」吧!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 |Junior 道場

    08/16/2022 - 04:06 by editor
    籃球機作為街機文化的一份子,往往令人聯想到終日廢寢忘餐、流連街頭而荒廢學業的學生,但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卻毫不介意它所收穫的 「負評」,更引入三台籃球機予全體師生一同「打機」——投入一枚硬幣,欄網一開,籃球 一湧而出,無數的歡呼聲、計分聲此起彼落,迴盪在走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