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 Special

  • 毅行三十•鄭世傑

    12/29/2020 - 11:13 by fungchin
    試問四人一隊毅行者互相扶持到終點談何容易?而且未經專業訓練的阿傑隊伍的最佳時間為14小時14分!雖然上年因社運影響而取消,今年又因疫情延期最後賽事還是告吹,但阿傑依舊初心不改,決定和友人自行完成賽事,寫下個人參與毅行者三十年的紀錄。
  • 在社區推動開心跑

    「跑步咁辛苦,為咩?」跑友之間的對話,不乏這個疑問。有人會說為了減肥、身體健康;亦有人志向衝擊個人成績或香港紀錄,各有動機。回歸初衷,也許動機只是起點,對陳家俊Eric來說,答案真實而純粹:「我鍾意跑步帶來的虛榮感、滿足感、優越感!」;到了現在他的重心在於「教跑步」,觀察來上堂的學員亦令他別有啟發:「我也喜歡教跑步,做教練最美好的風景是看人,因為人是充滿未知,這亦是我和學生相處的開心之處。」⋯⋯
  • 一個人的抗爭

    Sub-3是個什麼概念?對很多業餘馬拉松跑手來說,是個具標誌性的門檻,每年香港馬拉松便設立「千金先生」獎金予跑入sub 3跑手(「千金小姐」為sub 330),以作鼓勵。楊錦鴻(金毛)卻說,他第一次跑全馬便sub 3。13年來,跑步帶給他光榮和信念,他原以為可以一直跑下去,直至去年,他發現患癌要休腳,身體每況愈下,但多年跑步鍛煉培養出來的鬥志,卻成為他面對癌症的「武器」:「跑步鍛煉出來的鬥志亦幫到我面對治療。」⋯⋯
  • 越野虛擬跑

    疫情之下,大部分賽事延期或取消,跑手相繼面對失去目標、失去備戰動力的問題,訓練變得無所適從。沒有賽事的情況已持續了逾半年,坊間一些機構開始舉辦虛擬跑活動,避免人群聚集之餘,旨在鼓勵跑手重新投入訓練,並希望以此重新為運動注入動力。
  • Pacer!使命必達

    09/24/2020 - 17:39 by fungchin
    試問跑步比賽場上,有哪位跑手不是奮力向前衝,憑著意志堅持到終點,爭取打破自己的PB?但是在跑道上就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參與比賽不為爭取自己的最佳成績,但求成為跑手的指標,以穩定的配速盡力協助跑手在指定時間衝過終點——他們就是被稱為「兔子」的配速員Pacer。
  • 奔跑吧!郵差跑手-鄭偉理

    08/27/2020 - 16:04 by editor
    跑壇老手想必都聽過「郵差跑手」鄭偉理的名字,他曾在2001年香港越野錦標賽奪得冠軍、又相繼在2010至2013年渣打半馬、15k等比賽奪得Master冠軍。鄭偉理說自己的跑步生涯絕對不容易,哪怕在第一次贏得比賽後,仍為代表香港出戰這目標奮鬥了七、八年。他笑言自己曾經有三個目標,「贏比賽」、「拿贊助」及「代表香港出賽」,第二個目標在代表香港出戰後,又用多五、六年才逐步實現。
  • 跑回消逝二十年

    07/28/2020 - 16:56 by edwardwong
    葉錦輝(阿Dee),曾經浮沉毒海近20年,心明當中所失,「那20年我像迷失了自己一樣,為了一時快感,就不斷虛耗光陰,更辜負了身邊人的信任,錯過孝順母親的機會。」阿Dee最終成功跑離毒海,而每跑一步都令他尋回自我,甚至累積拯救他人的能力。
  • 我不是一個特別有成績的人 - 陳偉明

    偉明熱愛跑步,從小學至中學期間,他都是獨自在田徑場上來回兜圈,直到6年前的一次偶然,才正式投入學習跑步,「接觸正規跑步是在中四暑假。當時參加了一個訓練班,認識了陳家豪,但當時我不知道他有多厲害,我只是想跟隨一位教練。」
  • 深水埗的心靈食糧

    06/23/2020 - 18:01 by editor
    有著三重身份的Dino,在深水埗區開設了一所以跑步作為主題的餐廳,除了推廣跑步與健康飲食,Dino更履行牧師的職份,關注著區內基層市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以個人的經歷與志願,讓深水埗一帶的居民與過客,看見生命與生活的另一態度。
  • 與「跑」俱進 王健進

    06/22/2020 - 13:46 by editor
    王健進中學雖就讀傳統跑步勁旅,但原來跑步不是他的首選運動,直到初嘗跑步滋味後的他便不能自拔。「當你付出了一段時間的努力後發現做出成績收獲回報,成功感就會油然而生,更加堅定了自己跑下去的決心。」
  • 快慢由你定義

    穿上最新跑鞋是否就如白馬添翼,可以飛一般快?跑團Harbour Runners告訴你:沒有什麼不可能!因為「快」是由自己定義,不滿足於唯一的快慢標準,而是和跑友互相鞭策扶持,一起追求「更快」而非「最快」,這才是加入跑團的意義。Nike特邀HR分享,便是欣賞他們能在有限的空間時間發掘跑步的無限可能,遇上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他們跑步的熱情:「You can’t stop us!」
  • 赤子之心 - 曾福祥

    越野跑,愈長距離,愈需要時間浸淫和穩定的心理質素。綜觀香港以至世界各地,頂尖的長距離越野好手普遍年屆30歲,因為生理和心理質素皆在最理想的階段。然而,登上山頂前的寒風往往最為凌厲,在身體達到頂峰前的一段時間,是最多人因為事業、家庭等四方八面的壓力而放棄的階段。近年冒起的曾福祥(Fer)只有26歲,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的綜合能力指標已達737分,可謂本地越野界中的後起之秀。在登頂的征途,面對凜冽寒風,他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全程投入跑山。
  • 少女的掙扎:運動表現 vs. 身心健康

    香港的女子馬拉松紀錄,十年來姚潔貞遙遙領先,相較男子組每年均有人打破前人紀錄的「激烈」戰況,女子組的情況相形「沉悶」。是她們缺少天份?不夠努力?沒有鬥心?2017、2018姚潔貞因懷孕產子缺席的兩年,查看香港紀錄甚至沒有人跑入過1小時23分,直至她產後兩年復出,愈戰愈勇,甚至再次PB。而今期的主角羅映潮,17歲時曾停經兩年,令她意識到必須改變訓練模式,今年終於跑到PB、成為姚潔貞之後的「第二人」,這樣的「成長」卻是經歷一番調整運動強度和健康之間的掙扎而促成。
  • 來!動起來!陳師正

    03/25/2020 - 12:41 by edwardwong
    作為跑界朋友都耳熟能詳的電台節目《動起來!動起來!》主持,陳師正每星期訪問一名跑步好手,期望透過其節目,影響更多人嘗試運動,投入跑步的行列,感受「運動」這神奇療法予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