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 新興比賽「兜巴星」|武意見

    05/13/2024 - 11:22 by editor
    二零二二年三月,巨星韋史密夫(Will Smith)在奧斯卡頒獎禮掌摑主持人洛克(Chris Rock)事件,全球矚目,一年之後,UFC總裁韋德(Dana White)創辦「兜巴星錦標賽」(Slap Fighting Championship,簡稱SFC)1,舉辦首次比賽,韋德是否受韋史密夫事件影響而觸發商機,亦未可料。
  • 跑步與天龍八部都是發現⋯⋯的旅程

    記得當年開始跑步是因為勝利帶來的喜悅。每一次訪問問起:「為甚麼你會開始跑步?」我總會提到自己當年在沙西區學界長跑賽拿第二。其實原因很簡單:我贏了,我喜歡贏的感覺,然後就繼續跑下去。這看似是個簡單直接的答案。人生若能這麼簡單,那豈不是一件美事?可惜,這些機會總不是屬於我的⋯⋯
  • 門派同溫層

    六、七十年前,當時只有富戶才能享用固網電話服務,反觀今天罕有成年人沒有智能手機,擁有多於一部的情況比比皆是(的士司機隨時有三、四部置於駕駛盤前),這顯示科技普及大眾化,網絡服務收費廉宜,達到連小學生也能負擔的境地。「吳陳比武」(1954年)的年代,資訊匱乏,與現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令人訝異的是,在資訊氾濫的廿一世紀,竟然仍有不只一位「大師」......
  • 跑步是門學問:日本跑步學會

    與經濟及會計等學術或實務的學問相比,跑步好像人人都懂,但除了菁英跑者及教練分享的訓練心得外,一般跑友少有機會了解學者專家是如何把跑步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筆者今年有幸在日本跑步學會發表研究成果,就藉此專欄與讀者分享日本的跑步學界動向。
  • 這麼近那麼遠的波士頓馬拉松

    06/24/2021 - 10:00 by Edkin
    就當是我自我吹擂好了,小弟我其實已經完成了六大馬拉松的其中五大,多少算是大滿貫叫糊, 手執六大馬冬甩牌的半邊了。奈何未竟成功只差的一步,就是聞名遐邇的波士頓馬拉松。
  • 跑快啲

    開始跑步的初期,某日跟家母飲茶,家母跟我說:「睇你跑到皮黃骨瘦,曬到黑蚊蚊,都唔知為乜?跑馬拉松有錢分㗎?」
  • 接力跑體驗

    每年學校陸運會,壓軸接力比賽時,所有班級、社員在場上全力衝刺,歡呼聲震耳欲聾,氣氛高漲,相信是大多學生的集體回憶。疫情下,全港學校沒有機會搞陸運會,只能在體育課上,做些短距離跑、接力練習作補足⋯⋯
  • 轉播權泡沬已過?

    自 90 年代起,足球賽事電視轉播權金額一直隨足球運動全球化及普及化而水漲船高,亦令世界足球壇在這數十年間產生前所未見的巨大變化。但近數年起,這隻「會生金蛋的鵝」似乎神奇不再……
  • 疫情下的球壇新日常

    一年前,世界足球壇因新冠肺炎肆虐而停擺。一年後,各地聯賽「如常」進行,不知不覺間球壇生態已大大改變…..
  • 史丹利店長 - 活

    金毛鴻走了,從來沒有想像過,一名不煙不酒,生活自律,心肺功能強大的跑步高手,會和肺癌拉上了關係。除了覺得可惜之外,感到人生無常,幸福不是必然的。
  • 有故事的細路 - 魚蛋粉

    魚蛋粉,和他的攝影作品一樣,總是給人有種邊緣的感覺。他有過度活躍症、專注力不足、抑鬱,還多次產生自殺的念頭,我每次都開解他「穿過漆黑的隧道就能見到光明。如果現在放棄生命,就享受不到長大後的成果」。
  • 上上落落釣魚翁

    03/26/2021 - 18:41 by DB
    上網翻查釣魚翁這三個字,定必搜尋到是香港三尖之一,感覺上難度有所提升,但是一條路線的難度不在於其名氣,就如今次介紹的路線,我感覺其最難之處是要不斷上上落落。我們要在郊遊徑的小路直奔山頂然後下撤回郊遊徑,途中不斷上上落落,身體的肌肉協調要很好,加上路線上沒有太多遮蔽,在體力消耗上會比其他路線快,所以預備行這條路線或者想登上釣魚翁的朋友,記得要有充足準備,保留體力。
  • 街場大與小

    香港街場較早前終於在皇恩浩蕩下宣佈重開,各位波友是否已經重新回到你熱愛的那個球場? 說起球場,各人理論上打著相同的籃球,但實際上香港的街場卻各有不同。
  • 夜行技巧

    你有試過在山上夜行的經驗嗎? 夜行的原因很多:特意安排的夜行旅程、行程延誤了、進行比賽或訓練、錯誤估計時間、甚至因為迷途而被迫滯留山上⋯⋯由於人類的視力在黑暗的環境中會大大降低,距離感及方向感的掌握亦較日間為弱,所以夜間在山上走,除了另有一番滋味外,還要具備一些工具及技巧來確保安全。
  • 史丹利店長 - 吊住鹽水先,堅持到黎明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過往的一年多,所有大大小小的實體賽事,在限聚令下,經已完全停止運作多時,前景一片模糊,復賽遙遙無期!停賽初期,跑步界的氣氛,一片灰暗,了無生氣,後來有些賽事主辦單位,不甘坐以待斃,嘗試舉辦一些虛擬比賽,落足心思,賽事紀念品,設計精美,有傳統的比賽路線,和較新穎的路線,可長可短,五花八門,任君選擇。其實虛擬比賽從未試過,成功與否,誰也沒有把握,主辦的是需要勇氣和膽色!
  •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拳諺曰:「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多位「武術大師」練拳幾十年,論資歷和經驗,何只千遍?為什麼與業餘搏擊拳手比武,就顯得動作生硬欠自然,給人有手足無措之感,連一分鐘時間也挺不到?
  • 武林語意學

    林夢在《武林周報》以〈吳陳比武因我而起〉一文承擔責任,勇氣可嘉;他指出「筆者感到吳師傅館中人的說話,和他本人說的竟完全不同,但當時發表那篇報道時,的確沒見過吳師傅,這是筆者的疏忽,在責任上,也應該替他更正的。」以現今流行用語,沒有「核實」(fact check)就刊出報道,還附有一句:「太極的掌門人吳公儀,歡迎與武林人士切磋。」這句極含挑機意味的文字一出,就此引發武林風波⋯⋯
  • 淺談門派是什麼

    六十多年前的香港,擂台比武是法律上不允許,故此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吳公儀與陳克夫國術合演暨紅伶歌唱籌款大會」以慈善籌款賑災名義出現,上演地點移師澳門,當日澳門萬人空巷,「合演」門券一票難求;太極派吳公儀和白鶴派陳克夫(1917-2013)在澳門新花園進行「國術合演」,原定六個回合,每回合三分鐘,休息兩分鐘的「合演」,於第二回一分鐘被大會突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