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oho

  • 專訪F1日本攝影師櫻井淳雄 30年致力求變 唯原創性不變

    流麗的線條,鮮豔的色彩,畫面中唯一清晰的焦點是賽車,四周因慢快門虛化成模糊夢幻光團,營造出無與倫比的速度感。

    這是拍攝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逾三十年的日本攝影師櫻井淳雄(Atsuo Sakurai)的作品。早前他來港舉行攝影展覽「Art of Panning and Color」,又舉辦講座,與香港讀者分享拍攝心得。現場展出十多張照片,以反光材質印刷,具有立體感,也令人聯想起賽車的金屬感。
  • 坪洲.手指山|天天爬坡

    09/05/2024 - 02:57 by DB
    坪洲沿家樂徑登上全島最高的手指山,能俯瞰坪洲景色,是整個行山計劃之中相對容易的山頭。登山以外,重點是碼頭附近的永安街美食、文青咖啡店、牛皮廠、天然有機農莊、坪洲東灣海灘和釣魚公石,大家不妨花一天時間留在島上遊覽,待欣賞完日落後才離開。
  • 波波在此,多多指教!|一波一轆

    09/05/2024 - 01:32 by editor
    2016年,里約奧運。十一小時的時差。8月12日,從來沒有看過任何單車比賽的我,調校好幾個「奪命追魂」鬧鐘,清晨起身看我們香港獎牌希望——李慧詩比賽。
  • 高山上的驚艷|琛山人語

    高海拔地區的天氣環境嚴峻,氣候乾燥、土壤貧瘠、溫差也大,一般大型的樹木都不能在海拔4500米以上生長。縱然生存條件惡劣,但高地卻孕育出多種顏色鮮艷、外型別緻的小花朵。走在山徑上,欣賞著這些小傢伙,令人驚嘆大自然造物之奇妙;亦被這些小植物的頑強生命力所折服。
  • 九個月的傷患|十二門圖

    傷患絕對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不單肉體上的傷痛,心理上的障礙更加難以跨越。各種心理上的挑戰可能包括挫折感和沮喪情緒、焦慮和焦躁、失去對自身的控制感,以及孤立感和對未來的擔憂。
  • 匹克球與奧林匹克|我的002

    「匹克球」與「奧林匹克」有兩個字相同,然而匹克球和奧運會卻隔著很大的距離。巴黎奧運期間,匹克球圈最常談及的話題,就是我們的運動什麼時候才能成為奧運項目。
  • 不要「想」贏|柔之道

    大學時我修過運動心理學,學到「倒U」理論,指出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與他們的喚醒水平(緊張或放鬆的程度)之間存在一個最佳平衡點。過於緊張或過於放鬆都可能影響發揮,找到「剛剛好」的狀態才是關鍵。
  • 旁述的心路歷程(一)|Road to MARS

    Hi,又係我。點解咁講?因為本身同Sportsoho編輯約定寫六篇,六篇關於我爭取出線巴黎奧運嘅點點滴滴。然後六篇完咗,小編叫我繼續寫,我當堂嚇咗一跳。見過我旁述,咁黑心,咁語無倫次,咁唔專業,你唔驚我喺到亂寫嘢,亂咁搶口,亂咁寫啲地獄嘢,寫到Sportsoho比人小露寶,寫到你間公司倒閉!!??
  • 感謝支持香港體育發展的每一位|輝之筆去

    奧運會的主角,多謝你們刻苦無比的訓練,去爭奪世界冠軍的同時,為我們獻上精彩的表演,令全球觀眾大飽眼福。能夠代表自己的地方躋身奧運舞台比賽,是無上光榮。最深刻鏡頭當然是奪冠時刻,不論臨場發揮、技術和心理質素等,每一位的表現都是世界級。即使失落獎牌的運動員,亦多謝你們的付出,準備時間以年計,將訓練放在首位,犧牲與家人相處和私人生活的時間等,最後甚至可能換來一些涼薄的說話,實在令人難堪。多謝你們的付出,為這個地方帶來不一樣的希望。
  • 巴黎奧運之旅|淳粹肺噏

    跟大家告別了才一個月,我已經完成了巴黎奧運並回到香港。

    在巴黎奧運會中,許多大小事相信大家都有興趣知道,讓我藉此機會透過相片和文字給大家感受我眼中的巴黎奧運。

    每次被要求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奧運會。我還是堅持選擇答:奇妙旅程。這種四年一次的期待,每天充滿着新機會。不知道明天能夠創造和見證什麼奇蹟的短短十天。除了讚歎,還感恩自己生於這年代。
  • 再談奧運歌曲《星塵遠征軍》ROVER x KC x Tsoul|動聽皆宜

    09/03/2024 - 19:40 by AL
    2024年巴黎奧運曲終人散,殘奧(部份地區又稱帕奧)又緊接登場。作者先向一眾為港拼鬥的運動健兒致敬,你們辛苦了。
    說回這次主題,為何奧運已經完了,還要繼續討論與奧運有關的歌曲?上期截稿後不足一個星期,ROVER即聯同KC和Tsoul推出為運動員打氣之作《星塵遠征軍》,也成為了ViuTV的巴黎奧運主題曲。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港第三度主辦花滑亞錦賽派26人出戰 滑冰聯盟主席望主辦更高水準賽事

    2024亞洲公開花樣滑冰錦標賽於9月2日至5日在九龍灣MegaIce舉行,為香港繼2008及2017年後第三次主辦此賽,今屆賽事有16個國家及地區參加,包括澳洲、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等,總參賽人數達132人。昨日(2日)賽前大會舉行開幕禮,主禮嘉賓包括香港體育學院院長蔡⽟坤先⽣、亞洲滑冰聯盟主席張明熙、中國香港滑冰聯盟主席葉丹丹及副主席呂碩等,葉丹丹指盼於不久將來香港能主辦更高水準的世界賽。
  • 足球版《捍衛主場》的奇想

    無獨有偶,筆者對《捍衛主場》所採用的「街場主客制」賽事,也曾想像過足球的版本,但只流於空想階段。香港足球街場因規劃不完善而致面積不一,大如荔枝角公園可進行九對九的賽事,小如大圍冼次雲球場則進行七對七也覺擠迫。街場地面用料不一,雨戰時不同球場的濕滑程度有明顯分野。劃線的不同而令禁區大小不一,也直接影響參與者採取的戰術。上述源自規劃不完善的分野,反而為每個街場提供特色,內文所提及《捍衛主場》中的「主場優勢」,如舉行足球版的話可能更加明顯,令賽事更彰顯街場風味。
  • 八十後籃球人看今昔香港街籃文化

    影響街場水平和風格的因素
    1 . 二千年代的街場鄰近學校的籃球水平是一大因素,如沙田源禾路水平高,因為沙田學院和體藝,甚至林大輝的球員都會來打街場;九龍塘牛津道則與喇沙及拔萃位置接近。
    2 . 以往甲一賽事仍在麥花臣場館舉行時,旁邊的麥花臣街場因而聚集不少籃球高手,是當時香港街場的「聖殿」,二千年代能在此遇到不少甲一球員如方誠義。當甲一賽事移師到修頓場館進行後,街場「聖殿」的地位也轉移到場外的修頓街場。
    3 . 二千年代的九龍區高水平的街場,相比港島的較「矛」、較多hard foul,如尖東康達徑有不少南亞人士,他們普遍較多小動作侵犯對手。
  • 《BASEketball》新創運動狂想曲|動映話

    先此聲明,這次介紹的相信是我寫這《動映話》專欄以來最差的一部電影,我甚至不建議大家浪費時間去看;然而劣片不代表就沒有談論的價值,這部1998年的低俗喜劇《BASEketball》,拿職業球賽借題發揮,卻讓我思考運動的本質到底是甚麼?我們最初為甚麼會比賽?也對運動的高度專業化帶來一點反思。
  • 港青籃球交流營 擴闊眼界之旅|Junior道場

    近年學界籃球誕生不少表現出眾的球員,他們在為各自的學校爭取佳績之餘,在港隊中亦是隊友,不時要一起集訓。早前暑假期間一眾港青U18及U16的籃球代表,包括學界耳熟能詳的球員如翟晉德、陳卓賢、蔡浩東、陳文滔等等都有參與這次由中國香港籃球總會及廈門聯誼總會合辦的「港澳籃兒看祖國」籃球交流營;另外今次最特別是少數族裔球員如江祖華得以獲發回鄉證參與交流,由於香港不少U18和U16球員都是少數族裔,對他們來說很大鼓舞。交流營借用廈門集美大學場地作為期六日的集訓,期間港隊參與廈門大學及華僑大學校隊跟操及參觀校園等交流活動,並先後與廈門第十中學、雙十中學以及海滄實驗中學進行友誼賽,三地球員互相砌磋球技。今次我們便邀請其中兩位港青分享這次的交流營之旅。
  • Jason Yip—香港街籃故事

    與很多香港八十後的「屋邨仔」一樣,於馬鞍山耀安邨長大的葉嘉華(下稱:Jason),由於家庭不能應付遊戲機等奢侈的娛樂,兒時最大的樂趣,就是簡單直接、不耗成本的落樓下街場打波,並從此走向痴愛籃球的「不歸路」。Jason從街籃始接觸籃球,街場成為其青年時期的一部份;直至後來與友人展開名為SLAB的專案,於網站紀錄及介紹香港不同區域,以至海外街場;更主辦了宣揚街籃文化的《捍衛主場》賽事,以至獲邀主理啟業運動場翻新工程而為香港街場風貌帶來改變。一生與街籃的關係密不可分,透過認識Jason的街籃故事,定能更全面認識香港街籃文化。
  • 【Cover Story】【花式講籃】如何定義街頭籃球文化?

    籃球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絕對是一項由細打到大的運動,由公園街場到室內運動場,總能聽到籃球拍打在地上的聲音;就算沒有試過親身上陣,人生中總有看過NBA比賽。但若然你在街場打波時,有人告訴你:「波,並唔係咁打」的話,你又會有甚麼想法?這次我們找來了不同的朋友,跟我們聊了一些他們對街頭籃球的看法。
  • 【Salut Olympique】一文睇清!巴黎殘奧港隊陣容、賽程

    巴黎殘疾人奧運會將於8月28日至9月8日舉行,上屆港隊取得兩銀三銅的佳績,本屆香港將派出九男十四女共廿三名運動員參與八大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硬地滾球、羽毛球、馬術、游泳、乒乓球、輪椅劍擊,其中有五人首次出戰殘奧,值得關注。本文率先帶大家了解代表香港出戰的精英運動員,以及他們的出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