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網球公開賽 法籍球手阿歷山大慕拿首次奪冠 「M」品牌活動「中銀香港網球公開賽 2025」經過七日精采賽事,冠軍於周日(5日)在維園主場館誕生,法國球手阿歷山大慕拿(Alexandre Muller)擊敗日本名將錦織圭,首次奪得 ATP 巡迴賽單打冠軍。雙打由荷蘭的阿蘭斯(Sander Arends)夥拍英國的陸克莊遜(Luke Johnson)奪得聯手的第二個冠軍頭銜。
運SEN解說|SenSports 即使到了今天,文字依然是我最大的敵人。然而,正是透過運動,我克服了這些困難,特別是在參加三項鐵人賽後,我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轉變。我想藉著和大家分享我目前的工作,讓大家了解我的轉變。
你迷信嗎?|我有難題 相信大家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迷信的人,雖然迷信這一詞語聽起來很不科學,但迷信的人總覺得他們通過做出某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迷信行為能從而帶來好運。 俗語有云「好波不如好運」,運動員在比賽場上需要面對勝負,不想經常成為輸的一方,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有時便需要一些運氣幫忙。而怎麼可以提升自己的運氣?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方法或習俗。曾聽說某些運動員在出發比賽前會拜神,亦有些運動員上場前習慣先做完他們一套習慣或儀式,更有運動員身上會配戴一些幸運飾物。雖然這些迷信的做法也不是萬試萬靈,不會每次都令人得到想要的結果,但很多人還是選擇繼續相信它。
一個人出行|源來如此 大家想知道殘疾運動員係點樣出門嗎? 大部份殘疾運動員都會同團隊一齊出隊,所以喺行程同照顧方面都會比較足夠。 筆者效力咗香港代表隊十六年嘅時間,由於殘疾人羽毛球哩個項目以前並唔係咁多人參與,而且輪椅羽毛球都只有我一個人,所以經常會出現我一個人出外集訓或一個人出外比賽嘅情況。(筆者撰文時,正正是一個人到杭州出席羽毛球的國際活動)每次發生哩個情況嘅時候,便如臨大敵。試想像一個殘疾人士,要攞住兩件行李,一對拐杖,一部輪椅,再加上個球拍袋。換着你,你會點處理?
一件勇敢的事|一波一轆 從前,有位女孩,小五才學懂踩兩輪單車。每次在屋苑旁的單車徑下隧道時,還被爸爸喊著要停下來等他,下車推單車。小六經歷了一場闌尾炎切除手術,怕痛得在整個兒童病房嚷得聲嘶力竭。 這個女孩,就是我:) 有一天公路訓練時,跟隊友聊天,發現自己貿然開始踩單車,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Season off 2024 賽季完結|十二門圖 年度最後一場比賽,肇慶全國錦標賽只得第十七名。反思今年成績應該是我生涯中最差的一年,亦都是沒有上過頒獎台的一年。 自上年亞運受傷九個月後復出,我總共參加四場賽事,只有香港亞洲盃賽成績不錯,其他比賽中個人狀態都不太穩定,訓練上不但沒有進步,還未能提升到以往的水平。 不單止身體上的傷患,心理上也遇到很大障礙。
頭冷心熱|柔之道 香港亞洲柔道公開賽後的晚上,睡不着。身體是痠軟的,腦袋是活躍的。 理智上,我知道在睡覺前看手機會影響睡眠。但這並未阻止我不斷翻看比賽錄像。 我用第三視角看着「我」,重新感受着昨天的三場比賽。第一身的身體感覺還沒散去。
川內優輝及十位金標跑手參戰 頂級跑手匯聚港珠澳大橋較技 「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2024/25」將於2025年1月5日舉行,大會於1月3日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麗豪航天城酒店舉行記者招待會,公佈比賽安排及介紹一眾出戰本屆賽事的海外及本地精英跑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體育專員蔡健斌、中國銀行(香港)副總裁陳文、中國香港田徑總會主席關祺, MH以及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 2024/25 籌委會主席楊世模博士, MH, JP均擔任主禮嘉賓, 為賽事揭開序幕。
打咗十幾年波想分享一下心得|輝之筆去 最近習慣每日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對打波的心得。我認為不只限於手球,而其他運動項目,甚至在生活上都可以應用。不知道以下有幾多條會令大家有所認同呢? 今日先同大家分享十日。
懷恩的職業Poker生涯(比賽初登場)|Road to MARS 小明:「喂,哩個啱你喎,睇吓。」向懷恩展示手機螢幕。 懷恩:「香城大學第一屆撲克錦標賽!由香城大學撲克學會舉辦,第一名可獲價值1499元白色Adidas Ultra Boost波鞋一雙⋯⋯嘩正喎!」當時Ultra Boost非常流行,而且很難以正常價格購入。又愛潮流球鞋又愛撲克的懷恩馬上報名參加。
東京跑步禮儀之觀察與省思|一步入魂 在跑步的領域裡,並不存在絕對的快與慢。每位跑者的速度都是基於自身能力,因此在運動場上所謂的「快線」並無固定標準。只要是在進行訓練,無論速度如何,都應有使用一、二號線的資格。保持良好的禮儀規範,對於減少衝突、和諧共處至關重要。
《五十八》|深海郵箱 一直在思考,除了做教練外,運動員還有什麼出路?做教練之後,將來還有什麼出路?現在運動員退役之後的機會多了,很多都選擇回到校園生活,或者接觸不同行業。說到底,退役就如轉行,要重新學習。但很多時候,除了一直以來的運動事業外,很多運動員都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行業。又或者正如我一樣,做了十年以上全職運動員,退役時已三十多歲,不是世界冠軍又沒有奧運獎牌,要在個人喜好、能否發揮才能、財政需要、工作時間和晉升空間上尋找平衡。這些都是大家尋找理想工作的標準,不過剛退役的運動員幾乎沒有其他工作經驗,都要有由零開始的準備,也許除了當教練之外。
「天氣不似假期?」|淳粹肺噏 假期,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一種解脫,像是從無盡的工作壓力中逃脫的逃兵。不過,有時候,假期又像一頭狡猾的狐狸,潛伏在我們的心裡,準備好在你最放鬆的時候跳出來,讓你面對孤獨的現實。
泰晤士河畔100公里超馬|LET'S RUN UK 跑馬去英國 英國有各種各樣舉辦比賽的公司,例如泰晤士河畔100公里超馬的Action Challenge(AC),除了英國的超馬,還會在海外特別的自然奇觀或文化遺產辦超馬。我今年度參加了他們舉辦的三場超馬,前兩場為Isle of Wight、倫敦至白禮頓,最後一場就是泰晤士河畔100公里。
橫跨全市搞搞震 三藩市Bay to Breakers世紀跑賽|北美跑步文化 比起台灣和日本眾多讓人玩得高興、氣氛又熾熱的馬拉松比賽,北美的比賽一般氣氛都是太過認真,除了爭取時間以外,賽道上的特色補給,或者賽後派對,基本上是想都不用想。不過其中有一個絕對的例外,就是三藩市的Bay to Breakers (下稱B2B)橫跨城市賽。
亞洲盃看十年人事|港籃講場 香港男子籃球隊在十一月亞洲盃籃球外圍賽第二場賽事,先後以55:88不敵中華台北及54:93不敵菲律賓,分組賽仍然未能打開勝利之門,分組排名暫時敬陪末席。 筆者在專欄執筆十多年,最慘不忍睹的事情是看見香港男子籃球隊在國際賽的成績每況愈下,港籃於FIBA的排名屢見新低。今次比賽後不少球迷和筆者一樣,對香港隊的表現表示失望。有些球迷會歸咎於個別球員與場上未能好好發揮,但筆者認為,代表隊的訓練機制和方式,以及執教團隊的部署和策略安排,很明顯看到香港已經比其他國家稍為落後。